太史公官名说:太史公是汉武帝时期恢复设立的众多周朝官职之一,在卫宏的《汉旧仪》中详细记载这个职务的设立“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 ”,曹魏的如淳也引用这条记载:“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後,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详细记载了太史公职务的地位和发展情况。晋朝虞喜《志林》解释了这个职务名称的由来:“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可见太史公是旧的官名,被汉武帝增加俸秩到二千石,成为汉朝新的职务。现在可知司马谈是汉朝最早的太史公,唐朝魏征的《隋书》也记载:“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为之,”因为司马迁是以父亲职务担任郎官的,在汉朝只有二千石以上才会让子弟任郎官,司马谈若仅是六百石的太史令没法让司马迁任郎官,可见他是升任到二千石的太史公。对于太史公官职名称的来历,唐朝的张守节、明朝的于慎行、清朝俞正燮等都赞同虞喜的观点,张守节称“观此文,虞喜说为长。”是作为尊奉上天才位居丞相上,称太史公,不是以俸秩爵位的高低排列。清朝的李绂也认为很多太史公曰都是在司马谈去世后的评论,不可能是尊称司马谈,证明司马迁也是太史公,担任了这个职务,可见太史公是官名在古代是被普遍赞同,仅有少数学者认为只是迁恽尊称父祖,不是官名。姚察在总结太史公记载也赞同虞喜和如淳的观点,“其义是也。”认为是司马迁称司马谈职务,不是杨恽加的。近代梁玉绳也称太史公是官名,“卫宏汉人,其言可信。《西京杂记》、《隋书 经籍志》、《史通 史官建置篇》、宋三刘(敞、邠、奉世)《两汉刊误》并同卫宏也。”在晋朝葛洪写的《西京杂记》、唐朝刘知几《史通》、宋朝三刘著作都赞同卫宏的太史公是官名的记载。在近现代的学者中,钱钟书、吴敬之等人的观点也是赞同官名说。虽然太史公官名的观点得到普遍赞同,但是对太史公官职的地位和作用仍没有详细记载和认真研究。首先是地位,太史公虽然名义朝位在丞相之上,可是俸禄仅二千石低于丞相,具体职权怎样呢?汉武帝时新设立官职的权力不能用俸禄高低比较,大司马几乎没单独固定俸禄,到汉成帝时才同丞相俸禄,只是从其所加的大将军、骠骑将军官职的俸禄,却执掌天下军权,刺史仅六百石却能管理一州的众多二千石,所以太史公虽然仅二千石,却获得了“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的权力,虽然不能代替丞相处理计书,可是也有了监督、先查阅计书的权力。就像汉武帝后来设立中书令领导尚书直接剥夺丞相处理政务的权限那样,提升太史公地位和权力是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权力而采取的特殊政策。太史公是周朝古代旧官名,是周朝天官的名称,与汉朝的天官太史令名称不同,但是都是主持祭祀、神权活动的职务,到汉武帝设立的太史公就已经不再仅仅是天官的职权了,被赋予参与天下计书的监督和查阅的职能。“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後,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太史公的职务直到汉宣帝时才被改成太史令,可见司马迁父子都担任过太史公,不仅是朝位在丞相之上,也被赋予监督丞相的权限。二千石的太史公在职权、地位和作用上都超过六百石的太史令,是汉武帝、汉昭帝两朝的重要官职,虽然记载前汉职官最详细超过班固《百官表》的《汉旧仪》记载太史公的俸秩和属官,以及朝位和职权,但是太史公其他的职权和地位仍需以《汉书》中记载为依据。在班固《汉书》的艺文志中还记载了太史公另外重要的权限,“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选拔尚书、御史、史书令史的职权不是在天官祭祀、星卜的职责内,显然是在太史公的职权范围内。任安让司马迁推贤进士也是指让他选拔尚书、御史和史书令史的人才时能选用贤才,此时的尚书已经从宦官六尚体系中分离出来,与御史、史书令史等外朝官成为行政官员。太史公选拔的尚书已经不再仅是少府控制的宦官系统内,直接由太史公直接领导,也就是汉武帝设立中书令让司马迁担任的时候,固定设立四尚书由中书令司马迁领导,在后庭汉武帝游宴时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史公司马迁是中国最早担任中书令的人,他的父亲司马谈也仅是担任太史公没担任中书令。太史公司马迁担任中书令已经超越朝廷和外朝范畴,在宫廷、内朝任职了,是离汉武帝最近的高级官员,这不仅是因为汉武帝迷信,事事要占卜吉凶离不开负责天官占卜的司马迁,也是汉武帝要独揽大权打击削弱丞相的结果,最终把中书、尚书都掌握在自己身边手中,是内朝、外朝建立的标志之一。司马迁还负责选拔史书令史,这是负责史书的令史,管书籍典藏的重要官员,这也是司马迁能掌握了解大量历史资料,撰写《史记》的重要原因,要是司马迁仅仅是太史令负责占卜历法,是不可能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尤其是宫廷秘藏的资料完成巨著《史记》的,这也间接证明司马迁是担任了太史公的职务,领导搜集和管理宫廷典籍秘藏。太史公这个官职的设立是在汉武帝朝、汉昭帝朝,到汉宣帝朝终止,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发挥了特殊历史作用,最特殊的历史作用恐怕就是促成《史记》的创作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