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疆域范围
(2013-10-09 10:41:21)
标签:
历史古代制度疆域 |
分类: 古代历史 |
中国古代疆域范围:中国古代疆域领土是从中原不断向八方扩展,从最初的城邦、部落联盟到建立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奴隶制、封建制朝代,也就是具有国家意义政权的发展进程中,疆域范围成为最重要的标志。疆域领土是政权最重要的基础,通常在确立疆域范围时,有几个主要类型:有中央直辖的领土、有中央政府统辖的领土、有中央政府委任辖地、有中央政府册封辖地。中央政府直辖领土容易理解,由中央政府直接派遣官员、建立行政区治理的领土,也就是说有中央驻军和官员,在古代是州郡县等各级行政区诸侯国。其次是中央政府统辖的领土,类似现代的自治区,通常有中央政府官员和军队,在古代汉晋唐元是都护府、长史府、单于府、宣政院等。再次是中央政府委任辖地,具有自治性,地方要质子入侍,中央政府没驻军,当地首领被中央政府任命为政府官员,中央在当地没有官员的,在古代就是有中央政府官职的地方政权。最次是中央政府册封辖地,这些地方政权君主没有中央政府官职,仅封虚号或地名王爵,这种领土与中央政府关系不是很密切,算是中国的藩属国,通常可以算是中国疆域范围,与仅有朝贡、贸易关系的国家不同。中国领土从古代开始不断发展历程中,各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就是在这四种形式中不断发展演化,很多领土都是从朝贡贸易发展到被中央册封、再到被任命政府官职委任统治,逐步发展到中央统辖、直辖的形式。现代很多历史观、历史地图不再把册封、藩属作为中国领土,仅仅把有驻军、官员的领土算是中国领土,这是按照现代主权理论确立,即被外国军队、官员控制的算是殖民地性质,或是租界性质,通常还有宗主国、殖民地的概念,是近现代行政体制,这和中国古代疆域范围的划分、确立是两种不同概念。具体用中国古代实例描述,蒙疆藏边疆区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就是蒙古高原在魏末时拓跋部质子入侍,拓跋部可以算中原委任统辖地,到晋朝拓跋部正式成为中原诸侯国代国时,中央在当地有官员、驻军、移民,蒙古高原已经正式列入晋朝行政版图。新疆西域在汉朝开始质子入侍,西汉末有驻军移民屯田建立都护府部分成为中央辖地,晋朝在西域设州郡县也驻军,其地方政府都接受中央官职、爵位,担任亲晋王,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领土。西藏在元朝时政府在当地驻军,建立宣政院,明朝也册封法王,清朝同样有驻军和驻藏大臣,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所以中国疆域领土范围包括蒙古高原、新疆、西藏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古代疆域的划分是按照东方文化传统理念执行,是按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划定,这些传统文化和制度在古代也是被中国周边各民族接受和认同的,尽管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亲属不同,但是接受中央官职、封号的本身就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是同一国家的体现。中央辖地和册封地(古代称羁縻地)都可以算是中国领土,古代通常不把朝贡(贸易)领土算作中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