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议和
(2013-06-19 19:07:14)
标签:
历史宋朝外交议和 |
分类: 古代历史 |
绍兴和议:南宋在绍兴五年从恢复司马光元祐制度,政治清廉进步,赵鼎能和睦将帅,张浚能治军用兵,扭转了不利局面。但是在决策上赵鼎、岳飞等主张重视上游与多数人只重视守江淮不同,秦桧任枢密使,把张俊势力拉拢为党羽,忠锐军当时多划入张俊指挥,控制了京畿附近军权,超过其他四护军成为最强派系。到张浚因淮南兵变被废黜,赵鼎再次入相时,秦桧还很尊敬他,才没有解除其枢密使职务。宋高宗宠信秦桧开始谋议和,在金国废刘豫政权后,以宗磐、完颜昌为首的主张割中原与宋朝,宗干、宗弼主张直接控制中原,但面对南宋逐步强盛,主张和谈成为金国共识,南北在绍兴八年开始和谈。赵鼎等主战派首领,对宋高宗等谋议和不得已赞同,但态度是不割地赔款,甚至主张两国以清河为界,不承认以黄河为界,逐渐与秦桧等产生矛盾,坚决反对议和,结果被罢相。李光虽然参与了议和,但也反对“屈己”妥协政策,为早日和平收复河南之地,也暂时同意以河为界,由于主战派本身没能统一意见,被主和派利用,岳飞、韩世忠是坚决支持赵鼎,反对议和,甚至要派人拦截金使。从实际情况看,采取李光策略为佳,不反对议和也能保住赵鼎、王庶等人,不让投降派控制相位和军权,也能配合金国的主和派,避免让宗干、宗弼重新夺取中原。赵鼎去职后李纲、张浚等主战派回中央的可能性更小,不久连李光也因与秦桧争议被罢免。在完颜昌等把河南还给南宋后,南宋也没有立即派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去守卫,岳飞仍被留在襄鄂,甚至一度想把他所部万人调往江西。尽管仍是不平等条约,但八年议和毕竟对宋朝有利,对南北百姓也有益,也受到各界多数人士的认同,要是金不归还河南陕西大片领土,让宋朝人对金态度好转司马朴也不会给金熙宗荐举人才,这说明当时两国关系是向友好状态发展。但是和谈基础薄弱,绍兴九年宋军重新进入河南、陕西的精兵猛将很少、防御单薄,不仅不能配合支援太行等地北方蜂起的义军,连守卫黄河都不足。在金国政局变化,重新攻打河南、陕西后难以守住。在绍兴八年议和,还能勉强算是正确,十一年绍兴和约正式签订以淮河为界纳币称臣时,那次议和就沦为投降,而且逼死杀害赵鼎、岳飞等爱国人士,就最终造成南宋走向屈辱的地步。金国政局的变化产生的作用是宋金议和外因,不仅有蒙古在绍兴五年开始反金,被宗磐镇压,也有金熙宗、宗翰、宗干等接受中原文化,促成女真南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