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昭之心

(2013-05-14 17:17:32)
标签:

历史

古代

人物

司马昭

分类: 三国历史

司马昭之心:司马昭被误解为权臣篡位是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评语来的,曹髦原话是“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实际从“皆知”和“所知”用词变化就能看出曹髦的误解和后人的贬低。“所知”表明曹髦是通过对“路人”调查得出的结论,“皆知”表明后人夸张的情况。司马昭真实的心理是什么?当时魏国各阶层真正对司马昭的评价怎样?路人皆知的真正“司马昭之心”是什么?自然不能用曹髦调查的“路人所知”的结论评价。司马昭被王经评价是“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所以曹髦派人调查“路人”能得出自己要被废是很正常,“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在当时民心中已经没这个皇帝了,更何况当时郭太后也让司马昭废曹髦,甚至要“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在民意和主要贵族阶层都要废帝环境下,司马昭之心到底是怎样的呢?真正路人皆知的是司马昭忠于曹魏,不仅郭太后让司马昭废帝被拒绝,连朝臣劝进他当晋公也数次被拒绝,其中首次竟“九让乃止”,可惜曹髦不了解这个“皆知”的情况,而是接受了某个盼着曹魏早亡的路人“所知”的错误结论,结果误解司马昭,走上与民意和司马昭忠心对抗的道路。张悌评价“民心归之,亦已久矣,”司马昭得民心很久了为何不愿称帝,真实的司马昭之心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罗贯中作品中最早描述的司马懿临终嘱咐儿子忠于曹魏决定了司马昭不称帝,有这种可能,但更多是司马昭受儒家伦理影响,连政敌毌丘俭等都评价司马昭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可见司马昭之心的还有他给孙皓的书信,他表示自己“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的结束战乱实现和平的愿望,司马昭内心的愿望不是后人和曹髦误解的要称帝篡位,而是忠诚为国、结束战乱的进步思想。正因为有进步、爱民的思想为天下百姓“皆知”,所以民心才会效忠司马昭,人民是不会效忠只想篡位称帝的人。司马昭的进步之心也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皆知”,也理解了为何羊祜那样杰出的人物会崇拜司马昭,称赞司马昭功绩,恪守司马昭册封和希望司马炎为父亲守孝。在古代曹髦误解司马昭之心酿成了个人悲剧和动摇了司马昭的忠心,结果加速了曹魏的灭亡,后世很多误解司马昭之心的人,深受忠君专制伦理的毒害,不仅贬低冤枉司马昭,也离民意越来越远,脱离了进步民主思想。司马昭之心如果不能被真正理解,就不可能获得民众支持,也不可能正确评价社会发展动力和司马昭真实的历史作用。司马昭被习凿齿评价是:天下畏危而怀德,司马昭理想“昭心之大愿”是“结欢弭兵,共为一家”,为了这个目的而奋斗,不是为个人篡位奋斗,结果自然会像习凿齿评价的司马昭是“天下孰能当之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菲律宾反华
后一篇:北齐女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