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常林
(2013-03-18 13:18:06)
标签:
历史古代三国司马懿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与常林: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与常林关系友好,常林与司马防都是河内温县的士族,常林很晚才出仕任职,他是被并州刺史梁习保举,与杨俊、王象都是梁习重视的人才。常林与司马朗相似,都是以批驳别人“临子字父”而出名,常林在魏国担任大司农、光禄勋、太常等职务,他是与崔林、卢毓等人也交往,属于司马氏集团。常林因为是司马防的朋友,又是司马懿的前辈,所以连司马懿见了他都行礼,对于常林与司马懿关系的记载内容,有两种情况,《魏略》记载常林对司马懿拜礼劝阻,说你现在尊贵了不要再拜,《三国志》记载是别人劝常林阻止司马懿下拜,结果常林不答应,他说司马公贵重对我行礼是要推行敬重长辈的礼节,我是不畏惧贵重,不是我制定的拜礼制度。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一种是常林自己在私下不让司马懿下拜,当时司马懿已经是太傅,地位高于常林,年岁也不小了,对“临子字父”都反驳的常林是极为重视礼节的,也考虑到司马懿也高龄,皇帝尚且让他坐车上殿不拜,私下必然会阻止司马懿下拜。同时在对外人和公开场合,常林不听别人的劝也是正常的,常林为人倔强,不听别人劝说也著名,他担任少府责打幕僚,崔林问他“听说你当了廷尉,”常林说没有啊,结果崔林调侃他说那我怎么听见你拷问犯人呢?常林虽然惭愧但仍难改。崔林和常林同名,能用这种轻松和谐的方式相互交谈劝谏,表明两人关系很好,但是即使崔林这样著名的君子,有很高声望的人劝说,自己也知错很惭愧了仍没能改正,可见常林是不会听别人劝不让司马懿行礼,他是逆反性格。司马懿对常林非常尊重,不仅体现在他对常林行礼,也体现在他曾意图在司徒职缺时让常林担任,常林是在光禄大夫任职去世的,年龄高寿八十三岁。司马懿为人也是重视孝敬和礼节,与兄长司马朗和常林都曾幼年护礼不同,是年长了仍守礼,六七十岁了见到长辈仍叩拜,可以说是非常罕见,常林说司马懿这样做能为后世晚辈做守礼尊老的榜样,批评那些重视权势地位,想要靠指责别人奉承权贵的人,不仅体现逆反性格也体现坚强的性格。常林是与司马防、司马懿两代友好的世交,当年司马朗回家乡劝说乡亲外出躲避兵乱时,多数人都不听,仅仅与司马朗都幼年护礼的常林和赵咨、杨俊等少数人听从避难他乡,常林和杨俊是避难到并州的同乡。司马懿对常林应该很早就因为常林和父亲司马防关系亲近,开始对常林行礼了,常林担任的大司农、太常职务,也有很多是司马氏和温县的同乡或朋友长官担任的,比如太常赵咨、司马馗,大司农司马芝、梁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