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朔学
(2013-02-15 14:53:55)
标签:
历史古代宋朝文化 |
分类: 古代历史 |
司马光与朔学:宋朝的司马光学派被称为朔学,也称涑水学派,是宋朝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陈亮评价:本朝伊洛诸公,辨析天理人欲,而王霸义利之说于是大明。伊洛学最初也主要指司马光史学研究的人欲和王霸义利、二程的天理哲学、以及邵雍的术学,在伊洛诸公中司马光影响最大。司马光的学说之所以被称为朔学,不是简单指朔州学、涑水的地名,而是地理概念,这里“朔”是北方的意思,用朔学称呼司马光学说更体现了其学在北方兴盛的情况。司马光的学说其实在南方也非常有影响,但主要在学界,不像在北方是帝王学,影响元金辽统治阶级上层,是官方核心学术。在南方司马光虽然仅是学界领袖,但影响力仍广泛,南宋几乎多数有影响的早期军政、学界领袖人物都师承司马光,或者是司马光的崇拜者。比如著名忠臣李纲评价他:元祐大臣如司马光之流,皆持正论,而群枉嫉之,指为奸党。士风递相仿效,颠倒是非,变乱白黑,政事大坏,以驯致靖康之变。在明末后司马光已经被贬低的情况下,我们仍能从改朔学为涑水学的《宋元学案》中看到司马光学派的巨大影响。司马光最有影响的文人弟子是范祖禹、刘安世、邵伯温、陆贺、朱松等,武将有宗泽等。范祖禹的华阳学派记载很少,仅列到涑水再传的司马康、黄庭坚就没有再记载。只有刘安世的元城学派记载详细,刘安世被苏轼称为“铁汉”,为人正直被群臣视为“殿上虎”,他的门人弟子众多。其一传弟子有吕本中、李光、刘勉之、胡珵等,再传弟子林之奇、孙蒙正、朱熹等,这些元城再传也被称为涑水三传,张栻、吕祖谦等为四传弟子。邵伯温不仅授家学,在外事司马光等,也是司马光弟子,被司马光托付幼孙学业,主要继承邵雍家传的百源学派,明清没有列入涑水门下,但《宋史》记载他是司马光学生,他的弟子赵鼎对元祐学和司马光的推崇也体现了继承司马光学派。陆贺从司马光学礼,其儿子陆九渊兄弟也都是司马光再传,是南宋著名哲学家。宗泽是司马光弟子中少有的任职将领的,其思想也能体现司马光的军事理论,曾教导岳飞不仅能野战,也要用阵法,后来岳飞常能以少敌众,军阵难以撼动,可见并非是有的记载说岳飞不听宗泽的劝说,而是得到了宗泽作战能以少胜多和阵容坚固的真传。司马光的弟子都是爱国忠义的,像朱松、胡珵等反对议和妥协被贬死,在史浩要求平反的忠烈赵鼎、李光、岳飞三人中,赵鼎、李光是司马光传人,岳飞与司马光学派密切。司马光的涑水门人主要还有李焘、晁说之、陈瓘等学者、文人,这些人的历史作用虽然比不上北方研究学习司马光朔学的帝王、名臣,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仍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司马光的朔学核心是研究王霸义利和帝王政治,在明清时代逐步被官方垄断控制,研究《资治通鉴》也都是宰相、总督级别官员,对百姓推崇学习八股文和愚忠愚孝的教育。实际把司马光《资治通鉴》作为统治阶级专用,朔学也逐渐不再成为流传普及的学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