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官职和官爵
(2012-06-09 19:26:02)
标签:
历史古代晋朝制度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晋朝官职与爵位:晋朝的建立者司马氏不是大姓,虽然在中国古代是著姓,但是与势力庞大、人口众多的大姓相比,统治基础是薄弱的,能否控制豪强大姓对顺利执政具有重要意义。司马氏除了施行占田制,限制佃客和食客、增强百姓和中小地主阶级力量限制豪强外,主要是通过官职和爵位增强皇权地位。晋朝最早建立了门下省这个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执政机关,加强了三省制,防止三公、中书、尚书台执政时,有个别部门和权臣控制政权,把过去三公八座议政,改为三公八座与门下三省共议的政治体系。体现在官职上更重视任用那些得民心,有忠义名声,往往出身寒素的人,不是局限在豪门显贵中任用人才。同时任用豪门中嫡宗的子弟,比如颍川陈氏,曹魏最有影响的是陈群门首,晋朝任用的是他弟弟的家族,提高其地位,陈准担任了中书令、太尉等职务,爵位也被封为广陵郡公,逐渐成为颍川陈氏的首座,后裔建立南朝陈国。在江南陆氏的任用上,用陆英家族,陆晔、陆玩、陆纳都是三公。同时也会任用曾经的对手,安抚、稳定内部人心,如许允子等。对于爵位的控制更重视,因为当时还是实封,要是豪强家族获得实封的民户,必然会造成豪族势力的更加扩充,那朝廷制定的限制豪强佃户、食客的政策就会形同虚设,这些豪门对中央权威和影响力就会构成威胁,东汉末年的豪强内战就可能会重演,因此司马氏对封爵控制的非常严格,晋朝很少即担任高官又是显爵的大臣。既要建功立业,又要限制豪强,让朝廷的封爵能与功业相符,司马氏在用人上就更倾向寒素,像在统一战争中,主要的执行者张华、王濬、唐彬都是爵位很低的寒素出身,三人都仅是关内侯,这样战后封赏县侯连升三级能显现封爵优厚,比让郡公、县侯统兵更能招抚人心。即使这样仍会有矛盾,可见当时豪门对他们地位受影响是不满的,对寒素势力的上升抱怨。司马氏这项政策的执行与羊祜有重要关系,他也是杰出政治家,对当时政局认识清醒,理解限制豪强的作用,本人就竭力推辞郡公的封爵,坚决执行司马昭时限制豪门的政策,用对司马昭的忠诚,恪守钜平侯封爵,为防止豪门爵位过高努力。司马昭主要封赏的邓艾就是寒素出身,羊祜也向晋武帝推荐王濬、杜预这些不是豪门的优秀士族人才。因此在晋朝也出现了地位很高、权势很大,往往爵位却是很低,这种现象也是晋朝政治的特点,也是司马氏这样不大的著姓能有效统治的政治基础。像三陆三公中,陆玩是兴平伯、陆纳没爵位,两人都是司空,仅陆晔是公爵。司马氏这样的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在封建社会要是宗室不是强族,难以保障世袭封爵的安全,即使开国封爵的祖先忠于司马氏,不能保障儿孙能忠诚,前代功臣不到三代所剩无几的情况对晋朝教训影响很深,过度封爵也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司马氏对辞让、仅接受低爵的官员都非常信任、重用,这些官员本身多是支持限制豪门的进步官员,比如尚书仆射羊祜,晋武帝就非常怀念他,追封太傅。又如中书令贺循,晋元帝甚至连任命太尉三公都让他决定,追封司空。很多低爵位的官员都被赋予执政权,这项策略也被后世效仿,只是更完善,干脆取消实封户,只食租赋授予没有实封的很高爵位,增强中央集权,后代的郡王实户往往都比晋朝关内侯少。在晋朝被授予执政权的低爵官员主要有:司徒蔡谟,济阳男;尚书令诸葛恢,建安伯;尚书仆射袁湛,晋宁男等。晋朝的外戚也都理解朝廷的这项政策,外戚几乎没有郡公、县公封爵的,王濛父子没爵位,何准子孙辞让县侯,很多辞让封爵居低爵,或干脆不要爵位。爵位低的外戚往往也被重用,像胡奋仅是夏阳子,但是任尚书仆射,何冲封的爵位更低,仅是都乡侯,但实际权势在有晋外戚中,罕有匹敌,执掌朝政十多年,后来的桓温集团就是依靠他发展起来的,庾亮是县公、庾冰是县侯都是辞让不受,担任中书监、中书令辅政,形成了晋朝爵位越低,权势越大的特殊现象。司徒蔡谟是男爵,到了能拒绝上朝,让太后和皇帝、百官苦等的程度;司空何冲权势也高到担任晋太宗的师傅,并能决定拥立皇帝的程度。晋朝还有官职、官爵兄弟分立的现象,像车骑将军祖逖掌兵权,统领北方各镇,但他就没有爵位,而他的哥哥祖纳在朝中没有担任执政,却是晋昌公;都是权力与封爵分开,不局限于一人的例子,即能同时笼络兄弟两人,又扩大祖氏影响力。侍中徐邈和弟弟秘书监徐广,哥哥任侍中、中书侍郎有权没爵位,弟弟是县侯。这也和晋朝政府的财政特点有关,晋朝施行低租赋的政策,每亩只有二升、三升的租赋,宰相执政官又多,不可能在朝廷中供给太多的官员和世袭封爵,对官员往往是要么任高的执政官拿俸禄,要么任高的爵位拿世禄,一般不让官员同时即拿职务俸禄,又拿爵位的世禄,除非是特别有地位和功劳的才会那两份钱,职务和爵位都非常高。晋朝有很多著名的名臣都没有爵位,却是权力重、地位高,比如尚书令王彪之、尚书仆射邓攸、侍中韩伯、侍中钟雅、侍中江逌、尚书令刁协、尚书仆射王蕴,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晋朝的地位低,甚至正能体现他们与最高统治者关系更亲密,与很多外戚放弃爵位相仿,他们几乎都是皇帝最亲信的执政官,被皇帝破格任用的名臣。晋朝执行的官职、爵位政策是进步的,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也能更广泛的扩大执政、封爵的影响力,加强封建官僚体系的社会基础,扩大统治集团的行政基础和政治基础,扩充统治阶级队伍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