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统治时期
(2011-12-30 16:06:23)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唐睿宗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唐睿宗统治时期:唐睿宗称帝总共约十年,他真正执掌最高统治权实际是从他第二次称帝开始。在领导神龙复兴后,唐睿宗担任最高军事统帅太尉,尽管不久辞职,但是依然统领羽林军,地位显赫,受到全军的拥戴。韦氏专权时期想谋害他,也是因为他受到全国军民的广泛拥护,有崇高的威望。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带领少数人讨伐韦氏,正是因为得到广大军民的自发拥护才取得胜利,唐睿宗让儿子执掌军权。他登基后重用亲信,也能团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集团。唐睿宗统治时期的政治斗争,是他执行进步、仁义政策,使唐朝重新强盛的开端,他整顿恢复了从武则天统治末期到唐中宗以来的腐败、混乱政局。景云元年他所任命姚崇、宋璟两人是继房杜以来最杰出的政治家,李日知以仁孝、正直著称,魏知古以勤政、爱民为本。唐睿宗继续武则天时代起弱化省长宰相的趋势,不按编制数目,往往仅任命一位省长宰相。宋璟等人整顿吏治,不再任命斜封官等贿买官。二年唐睿宗与突厥休战议和,让太子监国,姚崇、宋璟被太子、太平公主弹劾罢相后,李日知为侍中、韦安石任中书令,不久任仆射。这时期唐睿宗提高道教地位,接受司马承祯治国修身的思想,两个女儿也当道士,表面让僧尼、道士、女冠齐行道集,实际开始削弱势力最大的拥佛集团。三年唐睿宗又严格整治贪腐,把宋璟调任刑部尚书,负责司法。朝廷中除了军权牢固掌握在唐睿宗儿子手中外,对宰相的争夺异常激烈,三派中的官员调动频繁,宰相职务经常更换,总体上唐睿宗集团有李日知、魏知古、张说、韦安石等,太平公主集团有窦怀贞、萧至忠、岑义、崔湜等,太子集团有刘幽求、郭元振等,在太平公主逐渐掌握多数宰相后,伪说星相显示太子应即位,在三派中太子集团力量最小,唐睿宗知道尽管自己有力量打败太子集团,但会让势力最大的太平公主集团更强,因此禅让,令太子对他忠孝感激,两派更密切,反而迫使太平公主集团也只能上奏讨好太上皇,请他决断朝廷大事,掌三品以上任免,五日一朝。至此唐睿宗集团的势力在朝廷中成为主导力量,唐玄宗刚称帝,刘幽求为争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职务就献策攻击太平公主,结果自己被罢免流放,太平公主也积极准备打击唐玄宗集团,两派矛盾加剧,太上皇居中调处暂时和睦。先天二年太平公主觉得唐玄宗派系人员单薄准备推翻他,七月唐玄宗先发制人,率领亲信十多人和家人三百去讨伐太平公主,皇帝尽管没兵权,势力最小,但是联合有兵权的两个弟弟,他打着太上皇的旗号,称太上皇下诏让自己铲除叛逆,两个弟弟也率军前来支援,唐玄宗平定了太平公主集团,在承天门宣布:太上皇圣断宏通,英谋独运,令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躬事诛铲。虽然唐玄宗亲信仅三百人多人,但主要部队中拥护唐睿宗的占多数,也由他儿子控制,太平公主集团掌兵权的虽然比皇帝多,但是比太上皇毕竟少。不论真是唐睿宗下诏让皇帝率军讨伐,还是唐玄宗假借太上皇旗号,但肯定唐睿宗集团的军队在这次政变中是发挥了主要作用。事后虽然他下诏允许唐玄宗完全亲政,实际上他这个太上皇依然掌握国家实权。这点从开元初期的政治格局依然可以看出,太平公主集团失败后,让太上皇集团成为最大集团,他的亲信张说任中书令,姚崇担任兵部尚书;皇帝的亲信刘幽求返回任尚书左仆射同三品,苏颋、王琚任中书侍郎。开元二年姚崇任紫微令(中书令),张说、刘幽求罢相,太上皇的亲信姚崇、黄门监(侍中)魏知古成为朝廷最高职务,皇帝亲信中王琚任侍郎宰相,在内廷与皇帝议朝政,被称为“内宰相”,侍郎宰相地位进一步加强。其他主要宰相卢怀慎也是太上皇集团的,与宋璟关系密切。这时道士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姚崇请检责天下僧尼,勒令还俗达两万人,这时出家人道士已经排第一位,这年闰二月,令道士、女冠、僧尼致拜父母,僧尼位列最后。三年卢怀慎任黄门监,李日知、魏知古去世,左散骑常侍马怀素与右散骑常侍褚无量任侍读,皇帝集团的力量逐渐上升,四年六月太上皇去世,唐睿宗统治时期终结,其标志是太上皇最亲信的姚崇被罢相,宋璟在先天公开拥护唐玄宗,让太平公主居洛阳,尽管唐玄宗当时势力小只能弹劾他自保,幸好他没有因为宋璟是自己弹劾罢免而弃用,依然让宋璟任黄门监,同时宋璟原是唐睿宗集团,为人正直谦虚,爱护百姓,掌门下省四年,主持尚书省十多年,是开元盛世最重要的功臣。唐睿宗统治时期的政治、军事、思想领域,制定的进步、仁义政策唐玄宗基本继续贯彻执行,唐玄宗任用的进步有才、廉洁正直的官吏和著名人士,很多都是唐睿宗重用的亲信。唐睿宗执行的休养生息不烦劳百姓的政策,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尤其是唐睿宗奉行家和万事兴的态度,在保持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唐睿宗作为进步仁义政治家的功绩与他领导唐朝复兴的功绩在唐朝历史上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