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恕评刺史领兵
(2011-08-26 11:06:18)
标签:
历史古代三国政治杂谈 |
分类: 三国历史 |
杜恕议刺史领兵:杜恕在魏明帝时才出仕担任散骑侍郎等职,当时曹操建立的九州制度已经废除,重新恢复为十四州,后来还增加了秦州等,但是曹操制订的刺史领兵制度依然在执行,也是东汉末战乱中不成文的惯例,指挥领导的是正规军,不是建立在对州郡兵领导权的基础上。涉及到士族和豪强在曹魏政权的地位时,豪强往往在州里数郡中最有实力,也能控制州刺史的职务,中小地主阶级只能控制次一等的几个郡守职务,到曹魏中期,由于不是像曹操时代仅有九州,众多的刺史都领兵分割州郡兵,本质造成了豪强对中小地主阶级控制的郡兵的领导权,杜恕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士族,对已经违背了曹操初衷笼络士族的刺史领兵制度提出异议,也是为了维护士族利益,同时也是对众多刺史不重视行政,不关心生产,不爱百姓,政务荒废只是想建立军功提出批评。对于刺史职权和地位的争论涉及到曹魏政治斗争,豪强控制刺史的职务多,就想削弱士族,比如夏侯玄就给司马懿上书要求只保留刺史,废除郡守的职务,而中小地主阶级控制的郡守多,则拒绝废除郡守,同杜恕上书要求削弱豪强控制的刺史兵权相仿,都是双方的利害冲突,司马懿回答夏侯玄时说的与杜恕相同,反驳说秦代只有郡守,汉刺史只奉六条,最终没有改。杜恕要求废除刺史领兵也没改,豪强和士族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斗争都以相互妥协告终。对豪强控制刺史不放弃让刺史领兵,与士族争夺兵权的情况,士族后来主要是采取设立州中正来对付,限制和削弱刺史在州里的影响,以后士族能控制多数州,也不再积极反对刺史领兵。到晋朝时加强了朝廷对州郡兵的直接控制,刺史调动郡兵都需要朝廷批准,从根本制度上防止刺史为了军功荒废政事。军权在乱世是各阶级、集团最重视的,曹操能任用司马朗那样的士族领兵,刺史领兵制度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胸怀,但到末期豪强集团却利用刺史领兵、废除郡守来打击士族,不仅不是高明的策略,相反造成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地方官吏的严重抵触,仅为十几个刺史权限,要裁撤上万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