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名称考
(2011-03-25 15:25:23)
标签:
历史考古文物司母戊鼎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司母戊鼎名称考:中国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6年在河南安阳地区发现,属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内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鼎盛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件青铜器的名称也有分歧,有的人也称它为“后母戊”,多数人依然称其为“司母戊”。商朝后期属于中国古文字基本开始形成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甲骨文、青铜铭文(后来发展成为金文),对于司母戊鼎上青铜铭文的认识,多数学者认同“司母戊”的命名,这不仅是基于古代甲骨文的基础,也是从文物本身的作用来命名。在古代“司”是权力的代名词,在奴隶社会的商代,崇尚鬼神的殷商人对祭祀更加重视,负责祭祀者的地位类似其他古文明的祭司,考古专家考证司母戊鼎在商朝就是被作为祭祀商王的母亲而使用的,在中国古文字中,“司”也同“祠”,“司”是在原始文字出现最初的商朝,崇尚鬼神的商朝人把祭祀就作为最高权力,后来文字逐步发展有了专门的“祠”作为祭祀的专用字,“司”依然作为权力标志继续使用。现代人有的解释古代的“司”与“后”是同义字,有的甚至解释司母戊鼎是祭祀商王后母,且不说在古代即使是后母,也都称为继母、嗣母、养母、嫡母等称呼,在铸造青铜器时,也不会特别要标明是否为亲生母亲。青铜铭文需要记载用途和铸造原因,不会仅仅记载母亲名字,司母戊鼎中的“司”就是标明铸造的原因和用途。而且在商朝时期中国还没有现代简化字,“司”是不可能与现代简化字“后”同义,在古代的“后”字写作是“後”。在古代有可能出现与现代相同的思想和观念,但是不可能出现与近现代简化字相同的文字,就像古代人不会拿着飞机、大炮作战,古代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工具和语言文字与现代不同。对待古代的思想和物质必须依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客观对待,在古代称为圣人具有的道德品行,在现代往往成为一般的道德标准,但是也不意味现代人在任何方面都比古人强,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婴儿都比古人强,这就有些形而上学。至于用现代的物质名称和文字命名古物就显得不合时宜,用现代道德去要求古人也不可理喻,实事求是对待古今的差别才是正确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