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
(2011-02-02 09:06:36)
标签:
苏德战争杂谈 |
分类: 世界历史 |
苏德战争初期:任何战争的初期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战争史必须把战争初期的双方得失利害正确分析清楚,苏德战争初期双方都有正确和失误。现代关于战争中德国成功的原因以及苏联失败的原因研究得非常多了,我谈谈德国在战争初期的失败和苏联在战争初期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德国闪击战失败和苏联渡过危险没有亡国的原因。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苏联和德国的军事力量有巨大差距,德国有军队七百万,完全进入战争状态,控制了整个西欧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能力远远超过苏联,得到众多仆从国的支持;相比苏联仅有四百多万军队,总体战争条件落后于德国,而且德国闪击战经验也是苏联不具备的。德国在制定战争计划时,首先把巴巴罗萨计划的两路突击改为三路是错误地分散了兵力和主攻方向,而且在战争初期也没有集中主力作战,造成后继乏力。德军有七百万兵力,加上仆从国兵力高达八百万,但是战争初期仅集中了不到五百万投入战争,与苏联的总兵力相差不多,没有发挥兵力优势,表现在不断追加投入预备队,进行添油式的消耗战,最终又回到最初计划的两路攻击,中路在斯摩棱斯克停止,把两个装甲集群分别调向两翼,丧失了攻击莫斯科的能力,这都是希特勒无能的结果。斯大林的英明体现在准确预见了德国重点攻击西南方向,并且在战略兵力配置上也提出纵深配置的防御态势,对西南方向重视程度也比希特勒强,希特勒只是在战争中才逐步把重点转向西南,试想若战争初期德军能取得西南方向的胜利,控制高加索和巴库,就不会有能源物资短缺,就不会有斯大林格勒战役。而且还能有效地前出到中东或攻占印度与日本和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会合。斯大林就在战争爆发不久和英国等国派兵进入伊朗,希特勒没有全球战略的头脑。战争初期建立联盟也很重要,德国的盟友日本和意大利本身尽管不弱,但是地缘条件不利。而且德国对他们的支持也很差,希特勒在战略上没能发挥凡尔赛罪恶的政治优势,没有提出支持奥地利和土耳其复兴帝国强盛的策略,没能笼络两国,他吞并奥地利联合匈牙利的策略使自己失去反对西方的道义基础,因此土耳其始终保持中立没参战,使轴心国力量与同盟国的力量相差悬殊。希特勒波西米亚式地划分欧洲联合众多小仆从国也体现了战略眼光狭隘,因此保卢斯骂他是波西米亚下士,他只是士兵的战略头脑,与斯大林的战略、外交能力相差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