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战役的成功
(2011-01-04 11:58:48)
标签:
历史二战诺曼底战役杂谈 |
分类: 世界历史 |
诺曼底战役的成功: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霸王行动”的成功原因并非是一般认为的,不是德国被盟军欺骗,战略指导思想失误、将领失职等因素造成,不仅有德国东西两线作战兵力严重不足的因素,也有德国在希特勒干预下战术决策失误的因素,但是总体上是因为盟军的优势和指挥、准备充分造成的。首先是德国战略上主要是对抗东线的苏军,没有把军事作战重心放在西线,在西线的兵力严重不足,其次是在西线防御战术上,希特勒干预指挥没有采纳隆美尔的正确意见,即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条件下,应该分散把装甲师部署在滩头,以阻止盟军登陆为目的,而不是以在纵深集中部署,以消灭登陆在滩头的盟军为目的。就战术讲,在滩头分散的德军坦克与盟军的登陆部队混战和近战时,盟军的空中优势是难以发挥作用。而希特勒和伦斯特决定把多数装甲师部署在纵深,没能阻止盟军的登陆,部署在纵深的装甲师在盟军空中打击和空降兵的阻击下也没能有效地攻击登陆盟军,在战术上遭到失败。另外在盟军登陆地点判断上,甚至有人说希特勒准确判断了在诺曼底的登陆,隆美尔判断错误,这是误解。要是希特勒判断正确,就不会把多数主力都部署在加莱,在西线指挥官中,只有隆美尔等是判断正确,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在回忆录中称隆美尔始终判断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是可信的,隆美尔把掌握的少量的装甲师部署在诺曼底,也只有他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增强了诺曼底的防御,按照自己的战术原则把装甲师部署在靠近滩头的卡昂,事实也是卡昂成为登陆战役中长期坚守的地方。要是希特勒能接受隆美尔正确的意见,能有效地阻止西欧第二战场的建立,反希特勒集团也不会那样痛恨他,以致不再想兵谏,直接要刺杀他,正是希特勒的错误指挥让战局日益恶化加重了内部矛盾。在盟军方面,成功的基础首先是准备充分和内部团结,与德军西线将领间相互矛盾相比,盟军不仅美英将领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史密斯、布莱德雷、斯巴茨等人能合作,各兵种间的合作也是值得称赞,在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也不受上层掣肘。盟军充分准备集中了两百万部队,在登陆日当天就把超过十万的兵力送上西欧大陆,保持绝对优势。在战术上,尽管欺骗战术使希特勒把主力部署在加莱,但是起决定因素的出奇制胜还是在登陆日的选择上,在六月初风暴条件下,盟军能在这种气象中,在风暴期间短暂的平静时登陆,确实达成出奇制胜的效果,多数人都认为在暴风雨中不能实施登陆,即使杰出的德军统帅隆美尔都没想到盟军会在那样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发起攻势,这是盟军在气象侦察方面的优势,也是指挥果断的结果,不是德军将领失职。在战役中,盟军也依然是发挥空中优势,利用空中火力攻击部署在纵深的装甲部队,并且阻止他们向滩头发起攻势,并且能正确使用空降兵,集中了全部空降部队在诺曼底侧后不远的地方实行空降,配合登陆部队夺取滩头阵地和阻止德军向滩头增援,这是空降部队有力支援登陆作战的著名战例,德军没能重视空中攻击和空中机动在战争中日益增强的作用,也是诺曼底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政治战略上讲,盟军最早宣称要在1942年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后又一拖再拖,也造成了德国上下普遍存在能与西方媾和,共同对抗苏联的幻想,也没有把第二战场看成是现实的威胁,这也是他们认为只要认真防御,让西方认为登陆困难,知难而退与德国媾和就能使德国避免彻底失败的命运,因此认为登陆也许与早先的试探性攻击相同,只是姿态罢了。希望停战是为何登陆日当天德国将领多数都没有严重的危机意识的原因,也是为何第二战场建立后,迫切希望除掉阻止媾和的最大障碍希特勒的原因。在西线的德军指挥体系重叠,不仅希特勒直接干预,调动装甲师需要希特勒的同意,而且前线指挥官隆美尔还要受上层的伦斯特指挥,接替伦斯特的克鲁格也掣肘隆美尔。希特勒建立的指挥系统不能使在诺曼底前线形成有力的指挥应对危机,加上在七月隆美尔又被盟军的空军炸伤,使德军前线的指挥更加恶化。一般意义上以盟军解放巴黎作为诺曼底战役结束的标志,诺曼底战役应该以盟军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实现登陆作战的完全成功为标志,应该是以盟军主力多数人登上西欧的七月初作为诺曼底战役的胜利结束。在43天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部队有160多万,在战略上正式形成第二战场,正像伦斯特说的此时德国应该立即结束战争,后来不到一年的战争损失占德国整个战争损失的一半,而七月起义是挽救德国最后的希望,德国遭受比一战更不幸的结局是希特勒造成的,他甚至认为战败证明德国人是劣等种族。诺曼底战役的成功也是反法西斯同盟共同的胜利,不能贬低这次战役对结束战争的重要推动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