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录尚书事的演变

(2010-07-16 15:31:59)
标签:

历史

古代

制度

录尚书事

权力

杂谈

录尚书事的演变:汉武帝削弱丞相特权,改由中书尚书执政后,尚书事就成为实际行政日常事务。最早的尚书事是由中书负责,汉武帝让司马迁担任中书令,这是管理尚书事的开始。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以大将军职领尚书事,以后张安世、霍山都曾领尚书事,当时还不是职务,只是加衔,机密封事依然由中书令负责,与领尚书事代替丞相的特权。霍山领尚书事后,汉宣帝为削弱限制霍氏,利用封事由中书令负责的制度,让人上奏事务都用封事形式,不经过尚书。开始霍山领尚书事,对上奏尚书的日常事务中有不利于霍氏的都截留,而汉宣帝让用封事上奏了解霍氏所为,控制国家日常事务,也就有能力、有条件打击、削弱霍氏。而霍山直到这时还不知道这是汉宣帝的权谋,竟认为只是反对霍氏的人狡猾,也是可悲。直到汉元帝时期这个头衔还不如中书令,汉宣帝托孤以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前将军光禄勋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辅政,并领尚书事,萧望之以尚书事在汉武帝时设立,用宫廷宦者代替丞相九卿执政,不是旧制,而且古代也有君王不近刑人的旧例,要求复古废除汉武帝建立的中书尚书制度。这是录尚书事首次与中书令争权,在汉武帝时削弱丞相,让宫廷宦者尚书参政,又让太史公司马迁任中书令领导尚书。萧望之不仅批评汉武帝的中书尚书制度,而且又加上指责当时任中书令的弘恭还是刑人,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旧例,要求把尚书的管理权限都交给领尚书事。这实际是原来在霍山时就出现的,尚书中的封事由中书令负责,形成尚书事务很多权限由中书令处理的情况,萧望之把尚书权限都划归领尚书事的企图失败,仅仅是让不是刑人的石显继续执掌中书令。在西汉中书令直到石显时,依然权势很大,连丞相都畏惧,直到汉成帝废黜石显,取消中书令,把尚书都划归了尚书令领导,形成了独立的尚书台后,录尚书事才有所尊崇,但是却为外戚专权开辟了道路。独立的尚书台由尚书令负责,不再是宫廷宦者机构,也不再由皇帝直接控制,名义上归属九卿中的少府部门,虽然少府主要是负责宫廷事务,但是不是皇帝直接管理,是西汉末期皇权削弱造成的。以后大司马王凤等外戚领尚书事,皇帝就形同虚设。东汉尚书事务发展的资料不多,但是最初由皇帝直接控制是明显的,东汉建立前后,光武帝征战建国,冯勤任给事尚书,后来典任诸侯封事,因为能干,不仅封爵事务都让他决定,光武帝还让他“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这是录尚书事最早出现在史书记载。建武四年始让临淮侯霸任尚书令,不到一年侯霸转任大司徒,不再设尚书令,光武帝有次责问他用人不当,就让冯勤前往询问,可见皇帝是直接掌握尚书事务,后来才让冯勤任尚书仆射、尚书令逐渐独立置尚书台。直到东汉章帝时,太傅赵憙、太尉牟融任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才正式成为加衔名称。太傅邓彪录尚书事,始列于三公之上,也体现了外戚专权多为少帝的辅政担任。但是执行时间不长,到东汉末年,录尚书事就不再是显赫的职务,当时军阀割据,权臣主政,甚至都恢复丞相特权,架空皇帝,不屑于录尚书事。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录尚书事成了虚衔。从司徒王允录尚书事不久被杀,太傅马日磾录尚书事被派往关东安抚诸侯,以后司徒淳于嘉、司空杨彪、太尉周忠、朱俊等都录尚书事,却有职无权,受军阀操纵,还不如车骑将军李傕地位高。到了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他最初是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不久他任司空,仿效李傕行车骑将军事,总领万机,抛开了原来以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在曹操废除三公自任丞相后,录尚书事就不再设立。这也体现了乱世之中,小小的将军都比显赫的文职地位高。曹魏代汉后,曹丕恢复了三公,也恢复让陈群、司马懿任录尚书事,可是当时两人本身就是尚书台的领导人,而且机密事务都由中书负责,录尚书事与早期的领尚书事相近,也仅仅是虚衔,陈群任司空依然录尚书事,但没有实权,三公的任免受中书影响。到曹魏后期司马懿与曹爽再次辅政录尚书事时,曹爽先让司马懿任太傅不再管尚书事,只领兵在外作战,随后又夺司马懿兵权,自己去指挥战争,录尚书事只是行政事务的象征,不是最高权力标志。在曹魏末期曹芳甚至把司马师降职任录尚书事,通过这种任命剥夺司马师兵权。曹魏末期中书监、中书令都兼任骠骑将军、卫将军,权势更加显赫,录尚书事已经仅仅是参与尚书台事务。在晋朝建立后,录尚书事也没有中书监、中书令的影响大,只是参与尚书省行政,不是参与决策监督中枢。主要决策部门是中书门下两省,在很多时候录尚书事甚至比不上侍中影响大,多数情况是加衔。仅是在东晋康帝末期多人执政时,在没有设立明显有专权形象的中书监、中书令时,几个主要派系的执政都平级担任录尚书事,这时的录尚书事还有些实权。南北朝时期也是近似,尽管从建立以来都是重臣的加衔,只是在南齐时才有专职的录尚书事,在南北朝已经是多数宗室的荣誉名号,北魏宗室多有加授,被称为录公,但执掌实权的很少,录尚书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北周时期废止。南北朝时期不仅中书门下的领导中书令、侍中地位上升,连侍郎都上升,到隋唐时期以后取代录尚书事这个加衔、职务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类的权位。尚书事虽然是皇帝为提高皇权削弱丞相制定的策略,但是在其建立到消亡的数百年中,往往成为权臣削弱皇权的手段,其历史作用的兴衰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相争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西域风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