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10-05-20 22:26:23)
标签:
历史三国统一隆中对杂谈 |
司马氏在三国时代的战略思想:司马氏在三国时代建立有影响的集团比较晚,曹魏政权中士族影响巨大,以荀彧为首的士族集团在曹操起兵不久就逐步形成,但是长期属于参谋集团,曹操不让他们直接掌握军队,士族形成政治集团是在曹操占领荆州后。大约是曹丕黄初六年征东吴时,司马懿和陈群执政掌兵权任抚军、镇军大将军后,士族建立了军政集团。曹魏建立后挟天子令诸侯的旗号丧失,此时曹魏已经没有政治优势,只能与士族联合对抗蜀吴两个政权,与蜀国诸葛亮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鲁肃制定了划江而治的战略不同,士族集团不能照搬曹操挟天子的旗号,没有条件这样做,他们的军事力量不足,但在政治上、经济上占主导地位,主要提出仁义的政策。隆中对指出曹操占天时,用人谋,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保其险阻”,坐待时机,核心也是以地利待天时,与鲁肃的划江而治都是以地利为基础,两人也都主张孙刘联合,以地利对抗曹操的天时,司马懿在关中对抗诸葛亮时,已经成为士族集团的首领,陈群此时被解除了兵权,曹魏政权中的士族已经是把司马懿作为主要依靠。就像陈矫说的,司马懿是朝廷众望所归,直到前往平定辽东的时候,司马懿才正式表明了士族集团的战略,与挟天子令诸侯、隆中对、划江而治这些割据战略理论不同,司马懿公开提出了“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的统一战略。这一战略思想是士族集团长期奉行,荀彧所谓匡天下和毛玠所谓讨不臣,让曹操奉天子都是为了天下统一、太平,并非想让曹操自己割据,士族集团中陈群一派支持曹丕代汉后,获得九品特权,而司马懿这派继承了荀彧以天下统一为基础的理想,尽管孙权被封吴王,以后又称帝;刘备与曹丕同样称帝形成了三国鼎立,都想统一,但这个旗号却没有一个政权公开打出,吴蜀联合,要分割曹魏,口号依然是割据,要中分天下,曹魏默认辽东割据,对吴蜀也只是被动防御,早期承认吴国的割据造成的政治影响,也使曹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号召力。因此在司马氏集团提出统一天下的号召时,在曹魏政权中不仅是朝廷众望所归,也顺应了天下百姓的愿望,在中国古代战略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司马氏以人和为基本战略,领导实现了中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