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缅甸
(2010-01-10 13:34:17)
标签:
历史民族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清朝与缅甸:清朝建立后与缅甸长期没有建立正式关系,经过了七十年到雍正九年缅甸北部附属土邦才与中国地方政府有所往来。缅甸也开始以纳贡为名派遣两万军队攻打土邦景迈,侵扰中国附属国土,仍不入贡。直到乾隆十八年才要与中国建立联系。不久白古政权灭亡东吁政权,缅甸内战,两国关系再次中断。贡榜政权建立后,在缅甸的明朝遗民“贵家”联合木邦反对贡榜,遭到镇压。缅甸向北发展不断清除亲中国的力量,对中国也越来越没有忌惮。中国西南边疆再次出现危机。中国边境的各民族在明朝有些役属于缅甸的,这时本来都臣属中国,而缅甸再次要求恢复缅甸内战期间土邦废除的“花马礼”,遭到中国拒绝,因此缅甸开始再次对中国发动侵扰,战争首先爆发在普洱。乾隆二十八年,缅甸派兵到普洱十三版征米,并攻打孟连等地,遭到中国军队的反击,两镇总兵等檄各土司率兵抵御,打退了进犯。缅甸随后又利用边境的民族矛盾对内地进行侵扰,驱逐土司占领了车里地区,云贵总督刘藻派兵前往,司邦直、刘明智收复了失地。次年缅甸再次入犯,两国冲突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华封、哈国兴等收复了普洱以外地区。前锋渡江冒进兵败,刘藻是文官不熟悉战争,而新任的总督杨应琚也无力控制局势,先后被责而死。前线文武内部矛盾,很多官员被罢免、受责,由于对敌情认识不足,战争处于不利状态。清朝派遣明瑞前往,明瑞南征先胜后败,以身殉国。这样数年间清朝损三总督而缅事不定。乾隆派遣了当时最有才能和影响的傅恒前往,由阿桂、阿里衮为副将,经过认真准备和部属,调集五万人,六万匹马重新发动攻势,按照乾隆利用伊洛瓦底江水路顺流而下直取阿瓦的计划,傅恒还派遣贺丙前往招抚孟拱,渡江出其不意占领孟拱,利用那里的粮食和舟船,就在当地采购牲畜和粮食,而阿桂出蛮暮,经过老官屯和新街战役,在1769年打败了缅甸,双方议和,这次缅甸危机也历时近八年,虽胜而实际是打成相持。以后双方依然对立,乾隆三十六年准备与暹罗夹攻缅甸,因为大小金川战争而中止。四十三年暹罗独立复国,清朝封暹罗国王郑华,缅甸才有些担心。中缅两国关系开始缓和,乾隆五十二年,缅甸国入贡受封,以十年一贡,从此西南地区安定。嘉庆十年缅甸因为暹罗攻打要求朝见,诏令暹罗罢兵,以非贡期遣返缅甸使臣。从嘉庆后期,缅甸就开始了与印度的英国殖民者直接的战争,与清政府的交往逐渐减少,直至近代缅甸被英国殖民者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