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时期兄弟民族的姓氏
(2009-10-24 22:32:40)
标签:
历史宋朝兄弟民族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宋辽金兄弟民族姓氏的演变:宋辽金南北朝是民族融合时期,宋朝是汉族聚居区,中原文明的进步文化影响了周围的兄弟民族地区,他们接受中原进步文化的过程,也是和他们在中原地区建立的联合政府有密切相关,仅仅从他们改变自己的姓氏,遵循中原民族文化看,也是表明中原文化在当时的中国起主导作用。三个政权中辽朝是最早建立的,与当时五代初步的民族融合时期一样,契丹族与周围的汉族、回鹘族、渤海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发展,与中原的沙陀族、汉族、党项族共同发展的基础都是建立民族联合政府。契丹族也是部族联盟,实行单一姓氏制度,统治者没有让各部族单独拥有姓氏,世里氏等三耶律统一使用耶律氏为姓氏,其外戚述律氏等统一使用审密氏为姓氏,外戚审密氏是最早实行中原化的姓氏,在辽太宗进入中原时期,外戚就开始使用中原的萧氏为姓氏。辽朝也只有耶律氏和萧氏,金朝时期这两个姓氏的情况发展复杂,耶律氏作为少数民族帝王姓氏被限制使用,很多皇族耶律氏改姓移剌氏,最早在海陵王时期,就有移剌窝斡起义,包括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等都改姓移剌氏,直到金朝统治后期,才又恢复耶律氏的姓氏。外戚萧氏也同样受限制,因为萧氏也是中国古代中原帝王姓氏,在金国禁止使用,所以很多外戚萧氏改为其他姓氏,比如萧氏中的述律氏改为石抹氏,元朝的石抹也先、石抹明安等都是述律萧氏改姓,石抹氏可能是从审密氏音译转化的。宋朝时期少数民族姓氏也多数是被赐国姓,比如党项首领被赐姓赵氏或自愿改姓,党项人首领使用了李氏、赵氏、拓跋氏、嵬名氏为姓氏。宋朝时期还有女真族的夹谷氏改姓同氏,是史料中记载的女真族最早使用的中原姓氏。宋朝还有吐蕃兄弟民族,因为崇拜包拯而改姓包氏的,金朝的女真族统治阶级也推崇中原文化,但是为保障女真族的特权和民族性质,在与中原文化和契丹文化融合的同时,也限制女真族改中原姓氏,甚至不允许中原人使用古代的帝王姓氏,与契丹统治阶级只允许百姓使用两个姓氏都是封建专制,与宋朝赐国姓制度相同,契丹和女真政权也把赐姓耶律氏、完颜氏作为笼络其他民族大臣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兄弟民族的姓氏也逐渐中原化,比如到了元朝,契丹的姓氏移剌氏就改姓刘氏,石抹氏依然改回萧氏,而女真族的姓氏也有很多中原化,比如完颜氏改为王氏,元朝时期编写的《金史》中记载了大约三十个女真姓氏改为中原姓氏的,并且这是修史时大致可考的,更多的改姓和这三十个姓氏中改其他的姓氏的没有详细记载,因为契丹族仅仅是耶律氏和萧氏两个主要姓氏,史料记载的契丹人改姓的内容也很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契丹主要的三耶律、三审密六个姓氏,加上后来改用的移剌氏、石抹氏也只有八个姓氏,耶律氏也作为姓氏使用,审密被改为萧氏使用。女真族改姓的情况也有历史的发展过程,金国禁止女真人改中原姓氏,改动的也要求恢复原女真姓氏,史料没有记载这时期女真改姓具体情况,到元朝时记载了只有不到三十个姓氏,可知在宋辽金时期改用的中原姓氏仅有夹谷氏的同氏,以夹谷氏为例,到元朝时有的还改为仝氏,而明清时期夹谷氏有的改为佟氏和关氏等姓氏,其他的女真姓氏也有类似的情况,女真姓氏也是随着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多元化,逐渐丰富、增多中原化,同时也有很多没有进入中原地区的或者没有接受中原文化的依然保持原来的契丹、女真姓氏,在明清时期,契丹族的耶律氏就逐步中原化,而女真族的完颜氏一直到清朝还依然存在、使用。宋朝时期不仅与中原文明频繁接触的兄弟民族契丹、女真改为中原姓氏的很多,西北的党项人也中原化,拓跋思恭在唐末被赐姓李氏,长期使用李氏,到宋朝被赐姓赵氏,一度又改姓嵬名氏,随着中原化程度的发展,统治阶级恢复使用李氏,西夏统治阶级长时间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使用中原姓氏。总体上说通过对宋辽金时期兄弟民族姓氏的发展,也可以了解当时各政权执行的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发展情况,对维护民族团结的政策,即使古代也是统治阶级进步势力拥护的,在很多朝代是决定政权兴衰的重要原因,尽管姓氏的改变不是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表面的形式,但是依然体现了当时中国各民族政策的走向,封建社会中把姓氏作为地位高低贵贱的标志,统治阶级推行的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等特权在各兄弟民族政权中也有体现,只是程度和形式有所差异。姓氏主要反映了君权和族权的历史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