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光与熙宁改革

(2009-10-14 10:43:04)
标签:

历史

宋朝

司马光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司马光与熙宁改革:宋朝中期出现的财政危机到宋英宗时期,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当时财政总收入1.1亿缗,支出1.2亿缗,加上非常支出1亿缗,有时亏空上亿,虽然仁宗时期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触犯旧贵族的利益失败,但变法依然是迫切朝政。司马光与王安石都参与过国家财政管理,对财政危机都有切身体会,都主张改革,司马光主张节流,当时财政总收入虽然比天禧年间的1.5亿少,可是只要维持正常的1亿开支,节约非常开支,基本可以保持收支平衡。而主张开源的王安石,虽然有的观点是顺应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其执行中没有依靠民众支持,也不是像范仲淹新政那样削弱反动腐朽的地主阶级,而结果进步的政策反而成为腐朽阶级盘剥人民的工具,就像陆佃说的,“法非不善,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不仅没能改善宋朝的国家危机,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很多勋臣和正人君子因为对变法中的问题有异议就被罢黜,使出现的危机也不能被纠正,加上与西夏等国的战争,与辽朝的边境纠纷,宋朝的熙宁改革的失败成为必然。司马光在熙宁改革中的作用特殊,他的官职不高,比起其他反对改革的勋臣韩琦、文彦博、富弼等人,司马光只是御史中丞,他在反对变法的同时,反对发起对西夏的战争,为此拒绝担任枢密副使,战争不仅会扩大了非常开支,会加剧财政危机,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正是这个原因使司马光成为反对派的首领,吕诲临终时嘱咐他要挽救变法造成的危机,连韩琦都给文彦博写信对司马光拒命态度赞许,也劝他接受任命。枢密副使已经是副宰相级别,比司马光当时担任的官职高,他宁可降职永兴军,也不担任使相,这是因为担任了枢密副使后,就必须承担指挥参与对外战争的职责,而司马光反对战争而拒命,为此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人们依然尊他为使相,称他为真宰相。事实上历史发展的结局也验证了司马光的预见,王安石的变法和对西夏的战争,不仅使国家出现严重的危机,北方被辽国割占了七百里国土,同西夏的战争损耗巨大,遭受失败,这些惨痛的教训不仅使百姓对变法失去支持,也使司马光的威望提高,成为人们寄托挽救国家危机的首要人选,也成为著名的元祐党的首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宋朝的司马氏
后一篇:金朝早期情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