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备情况浅谈
(2009-10-11 17:43:28)
标签:
历史宋朝军备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宋朝军备的浅谈:宋太祖时期的宋军战斗力是很强,在历次统一战争中,往往能以少胜多,他自己就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过去有种观点认为是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兵权,罢黜了多数将领,建立禁军制度,把军事力量集中于统治中心,结果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兵权是在建国后第二年,如果这样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那么就无法解释随后宋太祖进行统一战争取得的节节胜利了,准确地说正是宋太祖进行的军事改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削弱了地方军阀拥兵自重,这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前提,中央禁军发挥主导作用是统一战争的特点,平蜀五万人中两万禁军。其次是用将,他不再倚重过去世袭的节度使,而任用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石守信、慕容延钊、王全斌、韩令坤、潘美、曹彬、王审琦、司超、李继勋、韩重贇等都部署,多数不是世袭节度使,而是在战争中锻炼出的将领。很多是与他在淮南共同作战的同事,对这些将领,也是因才使用。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是从宋太宗时代开始的,首先是他制定了军事指挥制度,使军队将帅之间,兵将之间不再联系,造成“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同时在具体军事行动中,宋太宗也直接干预前线指挥,出征时要求前线将领按照自己的布置照搬执行。在军队人员组成上,太祖时代只有二十万禁军,比州兵少,但战斗力很强,而以后禁军人数逐渐增加,超过乡军和厢兵,神宗时代禁军六十万,厢兵仅二十万,在使用上,三分之一多的禁军驻扎在京城附近,主要兵力用于维护内部统治,而不是对外国防,也是宋朝军队不能应对激烈的对外战争的重要原因,过去更戍法只调动部队,主要将领都集中在朝廷,不跟随部队行动,造成将领不了解部队,后来实行了将兵法,也没根本改善,宋朝以最多财政收入的七成作军费,也只在仁宗时有一百多万军队,神宗时裁军近三分之一,仅有八十万,已经比辽朝常备军一百六十万少,同西夏的七十万人数相当。军队的战绩差,在军事上的劣势是统治阶级长期错误政策的结果。宋朝经济比辽朝、西夏发达,却花钱多、养兵少、消耗大,军队管理能力不足。使宋朝军备强大需要变军队本质目的为对外反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