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浅谈
(2009-09-01 14:16:08)
标签:
历史人物辽朝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辽太宗的浅谈: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阿保机去世后,被母亲述律氏立为皇帝,他也是很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很多人偏执于史料中不利于他的内容,而忽略史料中正面材料。他年轻统兵,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追随阿保机东西征战万里,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史料记载他也非常孝顺,“事其母甚谨,常侍立其侧,国事必告而后行。”即使在中原称帝,每次宴会也总是站起来先向母亲遥敬祝酒。耶律德光被最大诟病的是他的残忍,比如攻掠中原时的杀戮,我们应该把他和契丹反动的旧贵族残暴者区分开,他自己是承认了入主中原的三个失误,这是代表其统治集团整体政策的失误,他自己承担下来。他的个人立场可以从本纪记载的书信中看出,他也慨叹中原的荒凉,指出治理的方法是“推心庶僚,和谐军情,抚绥百姓”这三条。他的政权是契丹和汉族军阀的联合政权,关于他的三失中,搜刮民财这条,他在书信中也表示“馈饷非时,民不堪命”,也是不愿意这样做,对攻入中原的部将,他奖励了只搜集铠甲、马匹的耶律吼,对其他劫掠财物的将领的作为也是反感的。他的部队中有很多反动旧贵族,杀掠打草谷是反动政策,最著名的相州大屠杀,有十万人遇难,这个罪行也不能算到辽太宗身上,我们可以从《辽史》中找到直接的犯罪者,在逆臣传中,牒蜡传记载了他在“平相州之叛,斩首数万级”。他是与察割等旧贵族一派的,不是辽太宗的亲信。所以不能认为辽太宗是凶残的。没有让节度使回藩镇治理,而新派契丹人任节度使,这是引发地方军阀部队叛乱的重要原因,是政策失误。而且很多契丹节度使也很反动,严重损害中原百姓的利益,可是在地方上不仅仅任命契丹人,也有汉人,后来刘知远从河东攻入中原时,对契丹所任命的节度使和官吏,也是各安任职,不复变更。不能认为辽太宗只任命契丹人,只从事劫掠,没有其他作为,他也任命了很多汉人,劫掠主要是契丹旧贵族的行为。辽太宗在撤军途中,看到了中原荒凉的情景,他说,这是燕王的过失,并且回头对张砺说,这也有你的出的力。他是对任命赵延寿为大丞相、中京留守,镇守河北地区,没能治理好表示不满,也对张砺要求任命赵延寿表示不满。他听从了张砺任用些中原人的建议,可是有的中原人也和契丹旧贵族一样欺压百姓,不能把当时的动乱仅仅归结为民族矛盾,也有阶级矛盾。辽太宗本人是熟悉中原文化,同他哥哥耶律倍被述律太后命令做书法,在参谒寺庙时作诗,包括他书信、言谈、举止,很多都表明他与反动旧贵族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