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世界历史 |
一九四一年的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尽管德军突然入侵在很大程度上出人意料,但是从众多苏联将领的回忆录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出,斯大林并不是轻信希特勒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结果造成苏军初期的失利。斯大林为了尽可能延迟战争爆发,对德国的希特勒进行了最大的克制和容让,但是依然为了应付人所共知必然爆发的战争进行军事准备,他实行了除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以外的充分防范,比如有的历史资料表明在斯大林很早就开始开始重点发展现代化坦克和飞机,并且开始扩军数十万。朱可夫的回忆录中也记载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与他们一起关注边境的情况,在得知德军就要进攻时下令让前线进行戒备和疏散。而从巴格拉米扬回忆录中,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战争爆发前苏军的准备情况的细节,尽管他描述的是西南方面军的情况,但是也大体反映了苏军整体的情况,在战争爆发前一个月左右,斯大林就开始从高加索等地调集部队开赴西南乌克兰地区,在六月中旬就命令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带领指挥机关从基辅开赴前线,进驻野战军司令部准备战斗了,并且给前线部队配发弹药,尽管苏军在战争初期虽然准备严重不足,但是绝不是毫无准备地投入了战争。斯大林有计划地把朱可夫等有现代战争实践经验的年轻将领,提拔到领导总参谋部、各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上进行锻炼,使他们在后来的战争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苏德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其在德国还没有打败英国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又是出乎意料的,当时苏军的准备还远远不足,希特勒就是意图利用这种差距赢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只能保证战术优势,失去了战略优势,希特勒没有料到英美会同苏联结成同盟。在进攻苏联的战争中,很多人以为希特勒把中央集群的兵力调动南下是没有攻占莫斯科的原因,事实上在斯大林把远东数十万后备兵力西调的情况下,即使占领莫斯科也难以守住。而从战术角度看,在基辅突出部战略要地没有占领以前,谈不上进攻莫斯科,斯大林不听朱可夫放弃基辅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就是领袖和将军的差距,基辅和第聂伯河是最重要的天然屏障,是苏联为了争取时间必须死守的战略要地,如果朱可夫在八月下旬或九月上旬中央方面军全部损失后提出放弃基辅斯大林还可以考虑,可即使那时为了部署疏散和防御莫斯科,斯大林甚至也会下令死守基辅。西南方面军的六十万苏军可以向西北突击,切断布列斯特和华沙的德军后方,严重威胁着德军的运输线,从七月初开始的基辅保卫战进行了近两个月,德军进攻西南方向是重点,斯大林的判断也是准确的,战争初期这里就集中使用了德国大部分兵力,只是坦克和飞机没有中央集群多,七月上旬增兵六个师,下旬又增兵十一个师,八月份也继续增兵,而且后来希特勒也把中央集群的坦克部队南调,导致基辅地区苏军主力六十万人被消灭。这是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取得的最大胜利,军事上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比攻占城市更重要。而苏军没有在德军南下合围基辅时集中部队打击德军,或者立即突围转移,还固守漫长的战线,造成兵力分散被依次消灭,损失严重。这也和突围初期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就丧失了,几位最高指挥官阵亡,部队失去指挥溃散,几乎大部损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