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板子为什么总打在消费者的屁股上

(2011-02-01 00:41:37)
标签:

房产

    最近,作为中国的消费者真是有点“烦”,正常的消费权益常被“限”。先是十几个大中城市限制购房者购买二套以上住房,后是北京从2011年开始限制购消费者购买汽车。“限购”理由都很充足,前者是因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而采取的措施,后者是因为交通堵塞而推出的治堵政策。事出有因,管理者没什么过错,也不需要检讨,都是消费者惹的祸,板子打在了消费者的屁股上。

    北京的交通堵塞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十几年前就堵,但那时候的私家车还很少,几乎都是公车,而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增长也很快,交通堵塞更为严重,这是客观事实。

    可作为北京城市交通的管理者,人民赋予你的权限只是管理的权限,我们就应该在管理上多做文章、多想办法,交通管理上出了问题,没有追究责任就很不错了,怎么能用“限购”的办法限制消费者购买汽车,把板子打在消费者的屁股上呢?这么复杂的问题用简单地“限制”来解决,让人感觉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还让人怀疑北京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再者,通过限制“购买”,也不是长远的战略思路而是短期补救措施,是“亡羊补牢”,不是科学发展观。我们管理城市交通的办法很多,除加快发展城市交通外,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尝试。比如:限制车辆行驶、提倡节能环保出行、补贴乘坐公共交通人员、反对一人一车出行、实行单位上下班安排交通车接送、公务员带头节能减排、周末不开车出行等等措施。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通过限制消费者消费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但可以通过限制和引导消费者使用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除北京的“限购”汽车外,全国“限购”二套商品房的城市越来越多,“限购”成为2010年最为吸引眼球的字眼。最近,上海、重庆又分别出台了征收“房产税”方案,加上新老“国八条”、房款首付比率调整到“60%”等措施,这让人感觉商品房涨价似乎也是购房消费者惹的“祸”,板子又打在了消费者的屁股上。

我们都知道,房价过快上涨原因不是单一“土地财政”政策,更不是购房消费者造成的,而是一个“土地财政”、开发商、承建单位、购房者的恶性循环造成的。这个循环是:政府把一块土地买给开发商是一次性行为,各种赋税也是一次性行为,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价格一直未变,而开发商拿地盖房后销售给购房消费者就有很多价格了,什么内部价、预售价、今年价、明年价、尾房价等等,前面买的跟后面买的价格相差很多,而开发商调价有的是因为另一块土地、另一个开发商的价格变化而调整的,也有开发商的故意抬高价格的行为,这个恶性循环造成了房价的上涨,购房消费者在这个循环里不是受益者而是受害者。可是,政府又为什么要“限购”购房消费呢?而不是去“限价”开放商,限制开发商涨价呢?土地财政本身没什么错,因为没有当年的土地财政就没有今天的城市发展成就,关键是对土地的监管和开发商乱涨价行为的监管出了问题。我们超市里的很多商品的价格都需要物价部门监管,不允许乱涨价。可土地的买卖、开发商销售房价的价格调整就是市场行为了,没有物价部门的监管,想怎么调就怎么调,想怎么卖就怎么卖,只要有消费者买。这使我想起天价“蒜”、天价“豆”也有人买,难道也是消费者惹的祸,也要“限购”?板子打在消费者的屁股上?

     政府是城市第管理者,管理着市民的吃、穿、住、行,短短的10年里,两个“五年”规划中,市民的行、住一会鼓励,一会限制,一左一右,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还不行,管理者的眼光就只有五年,五年以上的事情就看不到、摸不清了。还是要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让老百姓来当家做主,多“听证”、少推断、多客观、少主观,把眼光看更长远一些。汽车进入百姓家庭之初,就应该想到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土地财政开始实行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房价的上涨,早点想办法,就不会有今天的“限购”。

    真不希望再看到有“限购”消费的商品,板子也别再打到消费者的屁股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