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标签:
寻根问祖洪洞大槐树家族史教育谭曙方文化 |
分类: 散文 |
http://s13/middle/55e6c288t8537dccb5dfc&690
http://s7/middle/55e6c288t8537decf2eb6&690
http://s15/middle/55e6c288t8537e0e58c6e&690
http://s6/middle/55e6c288t8537e3733845&690
http://s2/middle/55e6c288t8537e5d31451&690
http://s6/middle/55e6c288t8537e9877485&690
http://s11/middle/55e6c288t8537ec2a1d9a&690
http://s6/middle/55e6c288t8537ee4f1a55&690
http://s9/middle/55e6c288t8537f09d6438&690
http://s14/middle/55e6c288t8537f36a72bd&690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六百年前,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大移民,使如今无数海内外古槐后裔,将洪洞的大槐树视为心中的“根”。
今年清明节,受朋友之邀去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
当我从祭祖园门口,顺着数百米干干净净的红地毯走向祭祖堂时;当礼炮齐鸣,来自海内外游子代表披挂金黄色丝巾踏上祭祖堂阶梯之前,于水盆前郑重洗手的时候;当数百人的学生表演队组成一个巨大“根”字的时候;当洪洞县长拉着长音抑扬顿挫地朗读祭文的时候;当写有881个移民姓氏的数万枚彩色气球飞上天空,象征移民先祖不畏艰险之精神远播四海的时候;当西装革履的来宾、大腹便便的官员,与当地身着布衣、面色黝黑且粗糙的百姓混合在一起,摩肩接踵地走向大槐树的时候·····我的确是被震撼了!
中国众多民族,各有各的习俗,但对祖先与生俱来的敬仰心理是共同的。蒙古族人说,谁要是对祖先不敬,就让他六十岁出身,六十一岁就死。中国人的祖先,早就有续家谱的传统,那在家族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给可靠的人去收集整理书写,并要由家族重要人物审核并妥善保管。在山西,明清著名万里茶商常家,在其庄园的祠堂里供奉着先人最初以放羊为生的放羊铲及创业走西口时背的粗布褡裢,这其中就蕴涵着教育。不管你是高官还是百姓,富人或穷人,亦或是科学家艺术家,其血液里都流淌着先祖的基因。
我还是想到了然而这个词汇,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家族史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空白。你也许学了世界史、国家史、党派史,而却忽视了家族史,起码是没有系统的家族史。我们触犯了作为一个人应该遵循的天条。如今,还有多少人关心、研究、思考着自己的家族史呢?国家国家,没有家哪来的国么?!我不相信一个连爷爷的历史都不清楚的人,能够真正关心国家。如果一个人对你滔滔不绝地说教一种信仰,而却讲不出理由,你相信他信仰的坚定与持久吗?就像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介子推、屈原、李白、《水浒》,却说非常非常地爱国,岂不滑稽!
每一个人概莫能例外,所受的教育不外乎家庭、学校与社会。一个人的秉性也许在年幼时就已经在家族环境里形成。
其实,太阳底下所有国家的人在这一点上都一样,都视自己的先祖为神灵一般。西方人向后代送家谱,在父辈是一种责任,在子女则视为非常重要的礼物。在欧洲,有的国家的人对朋友讲述家族史时,如数家珍,激动异常;还有些人,喜欢在衣服上别上一枚漂亮的家族徽章。在德国中世纪的古老建筑上,好多人会将家族先人的历史,用图文雕刻在外部屋檐下,以显荣耀或纪念。所以他们当中有好多“世袭”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等等。
在到达洪洞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县里每一届祭祖节都要花一笔巨款。这一点,我从仪式的规模、气势上已看出来了。不管当地政府最初创办此活动的本意如何,也别管人家不厌其繁地一搞就坚持了二十年的目的何在,我认为这一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与投入相比,值了!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祭祖仪式,而悟到生活中存在的缺失。这一活动吸引了我的眼球,使我跳出了狭隘的祭祀仪式,下意识地联想到了家族、民族、祖先给予我们的丰厚遗产。
在人流熙攘的祭祖堂,我在上千个姓氏牌位中找到了本姓列祖列宗之神位,恭敬地上了香,而后与先人们默默地做了心灵的对话。
注:元末明初战乱不断,又加自然灾害、瘟疫等肆虐,使黄河流域大片地区民不聊生,甚至有些省出现了“户口凋残,十室九空”的现象。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在全国范围内移民屯田。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山西孤岛一般,受乱世影响较小,人丁兴旺。洪洞县属平阳府,地处晋南东西南北交通要道,明政府将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广济寺,集中移民,发放川资。此次大移民历时50年,外迁省份有18个省,涉及汉满回蒙四大民族、800多个姓氏,迁民总数达100多万。广济寺大门前的汉代大槐树,成了当时各地移民集散之地,由此也就深深地嵌入移民的记忆,成了移民后裔梦里的故乡,心中的根。
此文原刊载于《太原日报》2010年4月26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