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

标签:
绿皮车旅途联想文化 |
分类: 散文 |
★
“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主力车型,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因其票价低廉,目前仍然很受农民工、学生等其他低收入人群的欢迎。尤其是春运期间,“绿皮车”超员情况异常严重。
我不是农民工,也不是学生,但近几年来常常乘坐这种绿皮车。郑州太原,这两个黄河边上历史悠久而又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省城,在2009年开通了一趟动车之前,居然没有郑州至太原的始发车,这一点让人感到有点费解。我从郑州到太原是喜欢乘从商丘或从连云港发至太原的绿皮车。商丘到太原的车路过郑州时是晚上9点30分左右,可算是夕发朝至吧,但票不好买。有一次,我买了24点40分从郑州到太原的车,是连云港发出的路过车。这个车次让人感到非常别扭,说是当天的夜车吧,它其实已经到了第二天。如果是小站也就罢了,可郑州毕竟是京广线上的枢纽大站。那晚在郑州车站等车时,广播里告知车晚点大约20分。等我匆匆忙忙上了车,没有想到车居然在郑州停了一个多小时才发车。以往乘商丘或连云港这两趟车时,几乎是回回晚点,这也不足为怪了,可没想到这次还没有开车就晚了一个小时。更为恼人的事还在后头,车开后走走停停,到站停,不到站也停,简直就像是一个牛车了。当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列车员走过我身边时,我叫住了她发起牢骚来。没想到,她比我还牢骚多:“绿皮车,这是现在档次最差的车了,人家那些红皮车、蓝皮车还有白皮车,还有动车,我们全都得给人家让路啊!他们不能晚点,我们必须晚点,每天都晚点。那动车晚了一分钟,也得赶回来。晚点不说,我们的超时工作从来没有人过问,也没有加班补助啊!”
“我们买绿皮车是便宜,设施差,没有空调,速度慢,可车票上没写着也买了晚点啊!那售票口可写得清清楚楚发车和到站的时间呢。如果我们有急事,因晚点给耽误了,车站给赔偿吗?” 我故意用了比较逻辑的语言来激她,想听听她的说法。其实旅客买了车票,就等于是与铁路部门签订了一个协议,如果晚点严重,就等于是严重违约,违约自然是应该赔偿的。
“那你倒是说说,这绿皮车为什么就要给其它的车让路呢?”我笑着问她。
“这绿皮车上有80%是民工啊!那硬座车厢里几乎就都是民工了。到了农忙的时候,就是每节卧铺车厢里都有七八个民工呢。便宜啊。你说绿皮车不给人家让路,谁让路啊?难道让蓝皮、白皮、红皮让路!”
“那就是说其它车次的正点是以绿皮车的晚点为代价了?”问完了这句话,火车咣当一声巨响,又在前不见村,后不见站的荒野停下了。我的思绪也突然在咣当声中迸射开来,就像是被撞击的火花。不同档次的列车所载的尽管仅仅是社会上一部分的旅客,可毕竟也是这社会不同档次人员的一个集中场所。如果,他们不是旅客,难道其运行的轨迹也如同这铁道线上一样吗?我不愿再深入地想下去了。
下午2点时,火车就要到终点站了。而本次列车应该到达的时间是中午12点左右。喇叭里想起了播音员甜美的、我已经在绿皮车上听过无数次的告别:亲爱的旅客们,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旅程,我们终于就要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了。由于铁道线上······我们对本次列车晚点所给旅客造成的不便,表示深深的歉意!欢迎再次乘坐本次列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