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管理感悟 |
科技型创业企业,尤其是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创业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盈利模式和客户获取上面,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忽视了管理架构的搭建,后面必然会遇到无尽多的麻烦事。
近两周来,我与两家科技创业企业接触,这种感觉尤为突出。这两家都是互联网创业企业,一家是试图做旅游,一家试图做在线教育。按照各自的想法,战略机遇期也就两年,最多三年,在这两三年内,迅速把盈利模式落实了,成功则可必会上市或几轮融资,失败则可能会一无所有。故且不讨论其盈利模式的问题,单就目前的基础来说,真是一穷二白,公司除了一伙研发人员之外,只有一两个办公人员或后期人员,想尽快融资可以连一个象样的商业计划书都拿不出来,甚至其中一家公司,所谓的发展战略,也只是创始人脑子里的一个图画,更枉论数据支撑或模型化。这或许正是创业的魅力吧。可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公司要找一个高管,希望是创业合伙人,这必然涉及到股权激励,给多少合适,给了之后以后再来新人该怎么办,这笔帐没有人算。同样的,希望融资,融资哪方面的资,怎么个融法,也没有个套路。那就边走边说吧,可是边走边说,创始人还是隐隐对控制权的担忧。控制权丧失的例子,在行业里比比皆是,那怎么办呢?
两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朋友,苦笑着说,现在真顾不上想这些,但是不想又不行,尤其是不想这些,融资时不会卖个好价钱。
他们问我能不能做咨询?我也苦笑着说,你们还真不是我的目标客户。对这些创始人来说,目前所处的阶段,还恨不得在什么地方能融个百二八十万呢,一分钱当成两分钱花还不够,怎么可能会出钱去请咨询呢。另外,对于请咨询来说,那些一本本厚厚的方案,还没做完,公司面临的环境就可能变化了,方案又有何用?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回答是,等你们融资后再说吧。在当前,事情不多的时候,我权当做做管理慈善活动吧。说不准,这些公司中会冒出几个上市公司呢,到时给点原始股呗。
玩笑归玩笑,我还是认为,如果真是一个充满理念的公司,在创业之始就应该重视管理架构的搭建。如果没有精力做这些,至少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战略运营体系,将盈利模式落实到具体的流程中,一遍遍从顾客角度去追求完善的细节。二是治理及融资体系,计划三几轮引起风险资金,那么初始的股权结构、股改时机、董事会建设、高管激励是什么,未来计划的是什么,中间的路径是什么,都需要规划一下。三是组织体系,其中重要的是组织架构、开放的薪酬体系,以及与高管激励相应的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等,这可能需要思谋找一个好的人力总监来完成。此外,如果有可能,也得思考一下高科技企业文化体系搭建的事情。
当然这些内容我并没有说出来,在大家热衷于盈利模式及以及第一个客户、第一个投资者如何搞的时候,这些内容似乎是保健内容了。我能做的就是,心里构划出一个美好的公司的蓝图,然后看出眼前的进展,提前准备着一个又一个迎面扑来的问题,如“那人要加盟公司,要十五个点,给还是不给“、”投资商要一个项目介绍,几页纸的,能不能帮着拉个提纲"等等,这些问题提出来时,我早已经准备,对方会呵呵地说笑纳,好似很轻松。我也呵呵地说着。我认为这才是看着一个公司成长的快乐。说到底,还是要重视架构的搭建,不论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