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近来不算太忙,但是好象有点乱,没有静下来思考和写东西。翻看手机上的记事本,发现有许多思想火花有待深挖。 这里摘几个留下,供博友共思。
1、让员工象小学生一样背诵岗位职责属于无奈之举还是无聊之举?
与企业家朋友聊天时,知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企业制定了许多制度规章,但是员工不执行。就连岗位职责之类东西就是挂到墙上,员工也熟视无睹,错误照犯不误。后来,老板急了,规定新来的工人必须背熟之后再上岗,老工人也要不定期抽查。我就想,规章不执行让背诵,是属于无柰之举,还是无聊之举?
凡是存在的,就是事实。我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这事,但我总觉得这样做有其相对正确性。至少比把员工拉到培训教室,让员工听传销式的讲师讲《执行力》要好吧?
2、民营建制的特点是什么?
听一位老师上课,说到民企与国企的界线将会越来越模糊,这里面民企的关键是建制,国企关键是改制,之后不应该有这样的说法了。我对此也认同,但是我总是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民企与国企的不同?一些朋友讲,企业大了之后民企与国企没有什么差别。那么现阶段主要特点是什么?向这个无差别转换中民企要做那些事,国企要做那些事?
近来遇到许多民企有建制的需要,也就是要建立法人治理机构。但是现实生活看来,改制后国企的法人治理经验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搞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民企建制时少走点弯路,别也是一下子也设好多机构,定好多官,让官与官之间打架。
3、员工也要善待老板?
这一想法产生很久,去年时曾经写过博文却一直留在草稿箱里。让我产生这一想法的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普通的工作矛盾常常会上升为劳资矛盾。一点点小事,如果同为打工者,可能也就是气气就过去了,可若一方为老板,问题可能会上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在一些企业访谈时,发现企业级别很高的职业经理人和老板在一些基本问题上都还不统一,譬如一家连续亏损的企业,副总抱怨更多的却是工资几年没长,还在为下属于争取工资上调。除了建立激励机制之外,到底深层次什么原因导致不可能同为“主人翁”的问题,还是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
前一篇:李阳疯狂中的管理无奈
后一篇:民营企业员工也要善待老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