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悟:企业是一个透明的黑匣子
企业就象是一个透明的黑匣子,相同的资产规模,相同的人员,相同的技术水平,但是结果却总会不一起。那么到底是什么促进了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别用经济学一套去解释。许多人在写着文献综述,陈述着一个又一个理论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就象是,许多人在一个行业里呆了几十年,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也不清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样。
许多问题还是得思考。
我在为企业做咨询项目的时候,常常会莫名其妙的陷入到一种孤独当中。一个人会苦苦思考着这个企业的前前后后,进行着一系列的假设并进行着一系列的否定。
具体某一个企业中,这个透明的黑匣子内部又是如何运作的。这个问题虽然小了,但还是非常之大。
答案肯定是管理不同,但管理看得见吧?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假设。我们假设企业是按照波特的价值链进行机制在联系的,甚至我们绩效考核后,员工积极性会提高,但如何提高的呢?可是,为什么呢?我们解释往往多种多样,按学术来讲,叫不同流派。
可是,其他投入的要素却不一样。在企业这个黑匣子中,我们所明确知道的是,我们投入了资本,投入了劳动力,投入了技术,我们也产出了收益或亏损。我们进一步明确知道的是,原料进入到机器之中,在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机械机制下,原料变成了我们要的产品。譬如,一些原工原料加工后可以生成完成不同的物质,满足完全不同的用途,因为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告诉了反应釜里经过检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我们了解了其中的机制。
但是管理呢?我们是否清楚地了解管理行为投入之后其中的反应机理,并清楚地了解其后产生的结果呢?没有,至少到现在管理与化学比起来,还只是炼丹术,还远远够不上科学。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许多人用更非科学的方式去传教师般地传着不科学但能让人接受的观念。
有些人可能更加能捕捉到透明黑匣子运作的一些感觉,并在此感觉下,经营着企业,而有些人完全不能。
有人说,别想那么多。企业需要战略,你就去做了。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你就去出方案吧。更有人讲,不管是黑猫白猫,咨询成果企业受用了,就是好猫。
这都是别人的观点,不是我的。
今天与几个同事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一些疑惑逐渐消失了,另一些又产生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