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管理感悟 |
生活中有许多管理学知识,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理发师的故事。
理发师每个人都接触过,但不是每个理发师都令人满意。不知你有没这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理完发之后,感觉到很别扭,总好象缺点什么,尤其是理完之后别人再指出一点缺点,心里会更不好受。
我最近理发总到一个理发馆去,并总请其中一位首席理发师来理。据宣传,这位首席理发师有着令人炫目的经历。再据身边朋友们讲,这个人的确理的好。我亲身经历,也感觉到这个理发师的确理的好。但是怎么就好了?凭什么说他理的好?咱们普通老百姓,也不懂理发技术的关键指标,也就不可能科学的考核评定。那怎么就说好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理发的时候,我就认真地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该理发师话不多,但每说一句都很自信;声音不大,但镇定;每一动作都非常认真仔细,但表现的非常从容。理发的时候,偶而会有张扬的动作,但总体不张扬。这些特征是造成他优秀的原因吗?我一直在镜子里关注着他的一言一行,发现在整个理发过程中他象制作工艺品一样,小心翼翼地、用心的,一点点精心雕琢着。尽管在理发室里有音乐,偶而还有年轻理发小姐的夸张的声音,但他始终不为之所动,依旧精心地雕琢。时而停下来,左右端详。时而动一动,精心修饰。整个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他用心的服务。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明茨伯格关于战略的论断。他说,战略就象是手工艺术制作陶器一样,用双手敏感地感知着的变化,并小心地处理。从战略学派来说,明茨伯格是反对同为战略大师的波特的,在后来看来,战略是可以科学的规划并制定的且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而在明茨伯格看来战略更多是一种过程,在过程中要不断调整。
一个好的战略家,明茨伯格认为就是“用心感受并不断调整的人”;波特则会认为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并按制定程序进行战略制定的人。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迈克尔波特主张应该有清晰的目标,而且非常明确。用生活做例子,他认为生活就应该有一个理想,要实现理想就应该有一系列步骤和方法来。譬如说,要成为物理学家,那么围绕这个目标则需要制定一系列计划,首先高考结束考上北大,北大毕业最好到加州读博士,之后如何云云。
明茨伯格不这样认为,他强调环境总是变的,再好的设计都不可能恰好满足现实。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不定在追求物理学家的路上,却不想学物理了,成了艺术学家。那精心设计的战略是不是心理的一种安慰呢?他主张,战略是一个过程。他认为,影响战略的因素非常之多,战略目标不可能非常单一。市场复杂的变化,会导致“计划没有变化快”。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更多的密切关注身边世界,小心应对一些变化。“战战兢兢业,如履薄冰”,中国许多企业家如柳传志等就有这些的思想。还是用生活做例子,他似乎更多的认为生活就是每天把每天的事情做好。想成为物理学家,并健不在于想与不想,而在于如何把每天的学习工作踏实完成,让自己不断上进,不断加强修养。如果不能把握过程,结果是不可求的。
在理发师给我理发的过程中,一串意识流之后,又想到了现在的企业人。一些企业热衷于做大做强,今天想兼并这个,明天想重组那个,却对真正经营企业不感兴趣;有些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企业的耐心,以为发布两个制度几个命令就算是管理了,遇到了“烦”的管理问题,就抱怨下属执行力差。谁在真心呵护企业的成长呢?
摒弃烦燥,回归核心。无论是做理发师,还是做战略家、企业家,都非常重要。
前一篇:在历史面前,管理学非常年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