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非常时期了。
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我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场景。每次新进入到一个企业,总会有大量信息扑面而来,让你目不暇接,无所适从。然而,你又不能呆若木鸡。作为在一个企业长期生活的人,有太多的信息是他们眼中理所当然的。因为理所当然,所以也就会认为你也应该理所当然,而对你却不一定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正常的情况,每个人都会这样。谁能够在大量信息面前,在理所当然面前,谁能最快速度从被动信息接受中走进主动信息接受,谁就是优秀的咨询顾问。
我现在就处于这种大量信息将会迎面袭来的时候。
然而,我又不能迅速主动把握信息接受的节奏。
明天就要正式进驻企业了,安排办公室,安排与人谈话。这将是一场更为艰苦的遭遇战,是前所未遇的。
站在客户角度,他们需要立杆见影的效果。原因当然有两个,一是项目到底能否成功,二是怎样向领导和职工交待。为了满足客户在前期这种心理,咨询顾问一般都会非常理性地对待,我们不会让客户牵着鼻子走。理性对待就是让大家都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企业了,才可能有发言权。另外,也让企业理解到,意识转变很重要,没有意识的转变任何管理都会变形的。
咨询顾问当然不会象客户那么急,他需要的是按程序方法去推广管理变革。这样,咨询项目一般都会有三分之一的管理诊断期,三分之一的方案研计谋期,余下的三分之一实施变革期。有时,咨询顾问就象是医生。病人进来之后都是很急地问我到底得了什么病,医生却不应该着急,他要科学的诊断之后才给出药方,如果是住院病人还需要临床治疗。有时,咨询顾问更象教练。当运动员急着问什么时候可以拿世界冠军时,他却不能如此着急,他得分析这个运动员的体质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当然要实时督导。
这次客户要求我们有点新。
之所以没有说怪,是因为他们的要求有他们的道理。
他们要求,不要管理诊断期,也不要调研,方案编制也不要我们做。他们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是指导,前期他们做一个规划,我们看这个规划是否科学;中期,他们编方案,我们审查,太难的方案我们来编。后期,帮助指导实施。
按说,这种要求对我们更轻松一些。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首先,他们对所从事的项目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必如法人治理结构,他们会写几个制度题目。但是这些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由此带来的权力分配是什么,如何控制与评估都没有详细落实。也就是一个大厦设计图没有地基测算就画出来了。没有系统思考,出来的制度必然会东一块西一块。其次,编写方案的人员都是笔杆子,但不一定是管理专业人员。笔杆子编写最大的问题是,不一定能够系统考虑问题。最后,我们指导要形成系统可能就会有难度,就是要系统去思考问题和指导培训就有点难。对大多数来说,写也就是写几页纸嘛,而且各个写手需求知识也不一样。财务人员可能只需要财务管理方面,他可能不知道财务职能必须服从公司战略。人力资源可能不会认为股东大会议则对自己有多大的作用。要让大家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框架,我们实际上等于将MBA一切内容重讲一遍。
那为什么讲这种要求有点新呢,因为这正是我一贯做咨询顾问的主张。目前咨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顾问做了一套方案出来了,很辛苦,但是企业人员不会用。不用会不是讲不能用,不排除的确有些方案质量不高,但是不能讲都不能用。你想想,咨询顾问做出了几十万字的报告,而且都是在大量事实基础上加上理论做出来,谁有功夫去看啊。一是没时间看,二是不想看,三是看不懂,四是不能让人随便看。四个因素加在一起,完了,报告就放在书架上了。我所咨询的Y公司就是遇到过这种情况,请人做了咨询,完了不知怎么用,这次急了要自己做。
我一向坚直的做法就是企业派出合适的人员与咨询顾问一起做,做完后这个人就学会了,而且完全理解了,实施问题就不大了。但是我这种坚持的做法,在传咨询方式中却常常行不能,关键是这个合适的人难找。咨询项目都涉及到企业最高秘密,公司安排的人不是他们公司每个领导都会同意,也不一定聪明。事实上,许多领导喜欢的人却不一定踏实。你想想,陪着咨询顾问工作了几个月,没有学会最终那几个方案的内容,谁之过。
我将现在这种咨询方式叫做S咨询,名字还没想好。基本意思就是,企业内部人做,我们来指导并一起做。但有个前提,就是在项目启动时,我们必须首先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来组织。
我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并没有规划时他们就开始启动了。在没有进行整个项目规划,没有设计好组织方式时,就开始通知笔杆子写了。写了很长时间,本来我们进企业之前就要求做完,结果进来之后半个月也完成不了。这是国企经常遇到的情况。面对这些散打队员,我们该如何谈武术套路呢?况且我刚来一天,还不了解企业的情况呢。
这是一场遭遇战的开始,而后还会有更为精彩的。
结果,当然是胜利了,象我做的任何咨询项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