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斯坦布尔见闻录(30)多玛巴赫切宫

标签:
水晶宫奥斯曼帝国凯末尔博物馆多玛巴赫切宫 |
分类: 旅游 |
字母rlyuan新浪博客
古今中外历代帝王对营造自己的老窝是最上心的,概莫如是。就像大清朝慈禧老佛爷,有了紫禁城,有了承德避暑山庄,仍不惜动用建海军的银两修建颐和园、圆明园一样,十九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的当朝苏丹嫌弃老皇宫托普卡帕宫拥挤、土气,不顾国力正在逐步衰落,仍然下令大兴土木,于是有了今天我们去参观的多玛巴赫切宫。
毕竟是伊斯坦布尔旅游的必选项目,游客有点多,无论购票、入场都得分别排很久的队。票价1050里拉一位。
多玛巴赫切宫好像要比我曾经游览过的维也纳、布拉格、圣彼得堡的那些宫殿小些,但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程度一点不差。据说为了装饰,花费了十四吨黄金四十吨白银和无数象牙、珠宝、钻石。光英国女王送的一个水晶吊灯就重达四点五吨,为此,多玛巴赫切宫还被称做“水晶宫”。
新皇宫落成后住过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和土耳其共和国开国总统凯末尔。后来就改成了今天的博物馆,让人们原汁原味、老物老件地窥视了当年苏丹与眷属办公生活的场所,连厕所浴室也不例外。现在,这里偶然也是政府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
地方小,游客多,在宫里面几乎人贴人被推着走。大部分房间都不允许拍照,手机都不行,走过看过就是一个粗线条的印象。路过土耳其共和国开国总统凯末尔办公和去世时的卧室,儿子特意停留了介绍给我看,脑筋里这才有一点穿越的感觉。
在新皇宫里逗留的时间不长,只留下两个感想:一个是物质的,我觉得新皇宫大大小小的宫门石雕无比精美,感叹工匠们一流的审美和手艺。二个是精神的,当皇帝真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当然想法有点单边,或许只看到狗吃屎,没看到狗挨打了。






如果说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戴在伊斯坦布尔项上的一串项链,那么海峡西岸绵延六百米的多玛巴赫切宫建筑群就是项链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
当年欧洲几乎所有的有钱国家都送了不不少少的珍贵礼品,金银餐具、水晶灯具、精编地毯、细木家具等等。就好像我们这里亲朋好友搬家,大家也都要恭贺乔迁之喜,礼物送轻了拿不出手一样。







(谢谢来访)
我的微信公众:字母的三层阁
敬请支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