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的安亭路(文字部分)
(2023-02-02 08:30:53)
标签:
洋房韵味张伯驹安亭花园别墅酒店贵族气质周广仁先生 |
分类: 旅游 |
字母rlyuan新浪博客
老俗话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用在安亭路身上真是恰如其分、灰常形象。那天下午一个不小心,我走过了安亭路,只不过三百米出头的路程、边走边看才半个小时,就感觉这条路真是路短花样透,楼少名堂多,说不尽的人文气息,道不完的洋房韵味。
过了几天择个下午,我背着相机又专程去了一趟,过过探访老洋房的瘾。
都说百年历史看上海,一点不错。安亭路上所有的建筑差不多都是百年历史,每一栋大大小小的楼都显示着彼时彼地的建筑特色、都隐藏着与上海近代史相关的人物和故事。不言不语、短短的安亭路犹如大隐隐于市,任凭上海滩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是独善其身。家家富庶,声名显赫,却依旧布衣青衫、并不张扬。象我这样一大把年纪的上海人,也直到这一天才大梦初醒,晓得了上海市区西南角有这样一条马路,哪里象武康路、淮海路、衡山路、复兴路、余庆路这般招摇?
安亭路北接永嘉路、南连建国路,头尾一眼望穿。安亭路筑成于1930年,曾名国富门路、亚田南路,1946年始名安亭路。短短的一条路上,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区级文物保护点比比皆是。就连栽种行道树都不是法租界最普遍的法梧,而是乡土风十足的乌桕和国槐。
安亭路老洋房里故事很多,我择几个简单说一说。
一 .
安亭路永嘉路转弯角上的2-14号那一排西式假三层新里,最早的主人名头有点吓人的——张镇芳。此公是民国袁大统统的小舅子,最早当过中国最大的盐官——长芦盐运使,后来借姐夫的光,又当了河南都督兼民政长,手里银子多得数不清。得意忘形便造孽,1914年被撤职。手中有金,心里不惊,张大帅第二年就开办了盐业银行,直接玩起了以钱找钱的勾当。在盐业银行南迁上海后,同时盖起了这一排房子做高管住宅。你说,这房子来头大不大?
更大的来头是,张公有个儿子是名闻遐迩的“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当时做过盐业银行的总稽核。到了1944年,伯驹先生主持把这房子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改做了居民住宅。
二 .
沿安亭路由北朝南走几步,坐东朝西的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院子便是46号“安亭花园别墅酒店”。院子里有两栋西班牙地中海风格的老洋房。
其中1号楼最弹眼落睛。设计者是曾经参与南京中山陵设计并主持建设的著名建筑师李锦沛。建成后不知道怎么成了唐生智的财产,民国军事理论家百里先生是老唐的老师,关系不错,老唐就把房子让给了蒋老师住。蒋老师的女儿女婿大家都知道吧?不赘述了。蒋老师去世后,蒋太太想出售房子找中介时,竟然还有徐志摩的故事。抗战胜利过后,这房子住过几位民国政府的部长。
解放了,这里成了政府招待所,曾经接待过胡志明、赫鲁烤夫。
另外3号楼曾经是民国政府行政院侨务委员长刘维炽寓所。也有一说,是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XX的故居。
三 .
酒店对面安亭路43号,现名安亭公寓,原来叫金司林公寓。数数好像是6+1层高,是一栋建于1935年、英国乔治时期风格、新古典主义特征的现代公寓大楼。注视一分钟,感觉这棕褐色砖墙里有种逼人的贵族气质。
中国一代医学泰斗苏德隆先生曾经在这楼里住了整整三十年。
四 .
再往南到126号“浙江省驻沪办事处”。
院子里有一栋法式别墅,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是当年“中国颜料大王”、近代中国最富有的宁波商人周宗良之子周孝高于1934年购入的私人公馆。1978年,周孝高先生去世时把这栋楼捐给了浙江省政府,2006年这里做了驻沪办事处。
周孝高先生的子女很有出息。青少年时期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女儿周广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央音的终身教授。先生不幸于去年去世,享年94岁。
再说句题外话,颜料大王周宗良自己的私宅在宝庆路3号,这是当年上海滩最大的私家花园,现在的交响音乐博物馆。在这里不仅演绎了颜料大王的传奇故事,后来因为外孙、水彩画家徐元章披露的遗产纠纷轶闻,因为周家四小姐之孙女徐霭龄写的回忆录《宝庆路3号》里耐人寻味的家族内幕,更是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五 .
安亭路到了建国西路口,有130、132号两栋几乎一样的法式花园洋房,由法商赉安洋行设,十足的新诺曼底风格。
130号曾经是法学家、大律师、画家马寿华的旧居,老马曾经担任过民国政府司法院的司长、南京市府秘书长。
132号曾经是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高管鲁贝克夫妇的住宅。
六 .
安亭路81弄和41弄都不长,可是却深不可测,不花点功夫根本搞不清爽。我投降了。
(本来本文应该是看图说话的,因为文字部分人名和专用名称太多,怕连累图片,所以觉得还是分别发稿比较安全。只是有劳朋友们费心费眼了,抱歉了。)
前一篇:梦见马云
后一篇:大隐隐于市的安亭路(图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