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东山的一颗祖母绿——陆巷古村

标签:
温润如玉同样江南别样风情怀古堂会元叶梦得 |
分类: 旅游 |
沿环山公路移步换景,到了太湖第一湾,就到了陆巷古村。
步入古村,身不由己,踩的一定是温润如玉的青石板街道,看的一定是青瓦白墙的小楼深巷,感受的一定是红男绿女与市井氛围。。
而古村又不同的是,没有江南小镇寻常的小桥流水、欸乃扁舟、傍水人家,迷离的深巷幽静却弥漫着烟火气,物阜民丰的街市喧闹又氤氲着书香气,品味的是另一份淡淡的思古幽情,让人感受到同样江南的别样风情。
古村里有太多的深宅大院、厅堂故居:怀德堂、怀古堂、遂高堂、惠和堂、粹和堂、宝俭堂,连同几十座活着的明清古宅,至今仍然透出旧时岁月穿越的痕迹。
那些深宅大院包蓄的园林,无论亭台轩榭的建筑布局、假山沼池的堆砌开挖、花草树木的错落映衬,还是造景审美的层次景深,都毫不逊色于姑苏城里的留园拙政园。更不用说每座园子背后还有深藏的、诸如户部尚书、词家叶梦得之流的故事了。
紫石街上三座明代牌坊,会元、解元、探花,古色古香,还在叙述着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代名相王鏊的佳话轶事,还在传说着风流名士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敬重老师的趣闻。
底蕴厚重的古村如同一颗硕大的祖母绿宝石闪烁着深邃、高古、浑然天成的光泽。
我原以为,陆巷古村所以悠悠千年,是因为依着莫厘峰,傍着太湖水,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因为忠厚继世的淳朴民风,耕读传家的传统人文精神。其实不尽然,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外因,让百代文风传承有序、锦上添花!
古村草成于南宋初年。大宋年间,方方面面,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连年战乱不断,家国沉浮,却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兴旺、艺术昌盛,民风闲适淡雅、家风宁静飘逸。依我说,那时是历朝历代中最有意思的时代。
后来,因战事失利,宋室无奈南渡,大批文人贤士、精英将官随行迁徙,到了东山这块风水宝地,看在眼里便走不动了。遂有王、叶、姜、张等多位官员带着中原的文脉财富把家安顿在此,辟建了一座有六条巷的村子,陆巷由此得名。
陆巷不是偶然,有如此高的起点,后世焉能不人才辈出、传承千年?





























(谢谢来访)
前一篇:有趣的宋朝——市场买卖靠博彩
后一篇:有趣的宋朝——男人爱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