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钟表文化科普馆,冷门而富集

标签:
上海钟表文化科普馆日晷水运仪象台匠人精神时间观念 |
分类: 旅游 |
上海钟表文化科普馆坐落在中山南二路,离我家不过公交两站路,可是来来往往路过无数次,从来不曾动过参观的念头,太其貌不扬、朴实无华了,又因为地处冷僻,难得引人注意。那天去枫林社区办事,回来的路上想去看看别致的上海口腔医院大楼,正好从科普馆门口经过,顺便就踅了进去打个卡。虽然只是粗粗的浏览,不看不知道,科普馆实在是一座知识的富矿,很值得一看。
时间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来无踪、去无影。可是又很重要,大处事关国计民生,小处事关日常起居,须臾也离不开。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老早就有办法让时间定量计算,从周朝的圭表测量投影长短计算时间开始,到日晷,到铜壶滴漏,到漏刻水钟,计时装置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五花八门,真是不简单!到了大宋年间,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时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更开启了机械擒纵器的先河。
大前年,我们结伴去看望厦门的老同学,同学除了陪我们游览了常规景点以外,特意请我们去了同安,专门给我们介绍了水运仪象台。老同学自豪地说,水运仪象台可以媲美中国四大发明,我们围着一比一的复制品里里外外看了个够,真是长知识了。在这里的科普馆,我又看到了仿制的模型,为自己的先见之明一阵高兴。
钟表文化科普馆不是很大。一楼进门,地面上是一个带感应装置的日晷,刻着传统的“子丑寅卯”十二时辰,你站在装置中心,当时是啥辰光就马上会显示出来。二楼是中国古代计时器和欧洲钟表展示区,以实物、图片、文字和多媒体形式,详尽地介绍了钟表历史文化。一条计时仪表走过的繁复历程,仔细看看,大开眼界。三楼是现代我国品牌展示区和维修工具展示区,显示了钟表工业发展的文化演变和匠人精神。很多展品勾起了我熟悉亲切的回忆。
科普馆观众极少,彼时彼刻、自始至终就是我与妻两个人。参观成本很高,贵宾待遇。
发一些照片,就算介绍了。挂一漏万,朋友们随便看看,是个意思吧!
走出科普馆,阳光明媚,冬日的暖阳晒得人懒洋洋的。刚刚才走出最强调时间的钟表科普馆,马上就懒得没有了时间概念,也只有我了。想想,时至今日,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关注、在意、爱惜过时间,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现在懊悔也没用,反过来再强调时间观念会叫人心惊肉跳的。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三个饱两个倒,真不需要用天文钟来精确度量时间了,明日复明日,得过且过,糊涂难得哦!


二楼展室:




前一篇:那时,逢年过节搭牌楼
后一篇:逛了西岸逛东岸,岸岸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