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历史叫古驿站驿道——又去黑龙江(三)
标签:
呼玛十八驿站二十二驿站李金镛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
分类: 旅游 |
在上海的最北边,有一个呼玛新村,很大的居民小区,我有一个舅母一个同学住那里。所以,呼玛作为地名,我也算是耳熟能详了。
不过,呼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是一无所知。这次东北之行,居然有幸在呼玛住了一个晚上,还记得住的酒店的样子,吃饭需要穿过一个大院到另外一个楼里。早餐时,服务员见一个人发一个煮鸡蛋,很认真的再三强调,花卷馒头吃多少拿多少,吃剩下要罚款的。呵呵,呼玛也算是身历其境了。
感觉,呼玛是黑龙江畔一个平凡宁静的边陲小城。然而,回来查查资料说,地处大兴安岭东麓的呼玛还是大清朝的龙脉之地,就像大兴安岭西麓的室韦是元朝的发祥地一样。呼玛有一座鹿鼎山,载入了金庸老先生封刀之作《鹿鼎记》中,金庸老先生还专门挥毫为此山题了山名,呼玛籍此曾经举办过大型的文化历史纪念活动。
▲呼玛县城街景
▲
▲
▲窗外的村庄一闪而过。纳闷,那么薄的屋顶,怎么抵挡冬天的严寒?
▲林间有小河流淌蜿蜒。
▲我们小憩的大砬子村,鲜花盛开。
▲村里感觉很东北的民居。
▲树林、菜地、平房、木栅栏,围成了一首田园诗。
▲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黄金之乡,为了保护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当地政府果断停止了黄金开采,河道里的采金船如今成了游人参观的文物。
▲白桦树杆的围栏,有许多双眼睛在看着你。呵呵。
▲
▲
▲
▲
▲掩映在丛林里的平房住宅。
▲这里湖面倒映蓝天白云,岸边花团锦簇,大兴安岭风景展示了妩媚秀丽的一面。
▲
▲飒爽英姿的林业工人。
▲中午吃饭的十八驿站,是现在古驿道上社会功能最全的古驿站,规划得有条有理的。还有很好喝的“十八驿站”矿泉水。
▲两位老大姐应该是颐养天年的退休林业老职工吧!
▲古驿道上的二十二驿站是保存最完好的驿站遗址之一。现在是一个大型林场,那里曾经是上海知青大规模支边的地方,路上有看到欢迎知青回来探访的横幅。
▲
▲抚摸着国保石碑,感慨系之。
▲李金镛,1835年-1890年,江苏无锡人。少时务农,不久赴沪经商,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灾及家乡公益事业。1876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导义捐赈灾,安抚各地灾民,被提升为知府。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很赏识他的才华,向上奏请,让他担任了吉林府第一任知府,1883年,李金镛代理长春厅通判。1887年,由李鸿章推荐,李金镛从吉林被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全部献给了这片"北极之地",后人称他为"黄金之路辟路人"。(摘自360百科)
前一篇:天下本无事
后一篇:我找到了北——又去黑龙江(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