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豳《春暮》赏析
(2010-12-01 18:24: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歌鉴赏 |
■
曹豳《春暮》赏析
江西铜鼓中学
【原作】
春暮
【注释】
【古诗今译】
春光已逝,春花凋零,门外,路人早已不去关心曾经争艳一春的它们了,唯有阳光下依旧浓绿的树叶与凄凄芳草,还悄无声息地绿遍原野,一直延伸到远方。林间曾经婉转啼唱的黄莺也歇息了,随春逝不知所踪,唯有池塘草丛的青蛙,鼓噪着宣誓,它才是下一个季节的主角。
【作者简介】
【诗歌素描】
本首诗歌是描写暮春景物的经典之作。鲜花败落,大地上已换上万木葱茏;莺歌停歇,青草池塘已取代为蛙声一片。诗中所蕴含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一种孤寂中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情感变化,是此诗最值得仔细体味的地方。
【与你共赏】
晓畅直白的语言。
两两相对的意象。前后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前两句通过视觉描写了无人问津的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浓绿的树荫和青青的芳草绿遍乡野的情景;后两句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通过听觉描绘了林间黄莺收敛了往日的欢歌离开山林,取而代之的是池塘青草丛那有着浑厚的叫声的青蛙。视听交接,意象组合,近似之中求变化,给读者展示一幅生动、清新、明快的风景画,诗中洋溢着一种恬淡的情调和活泼的生机。
含蓄隽永的意蕴。前两句中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春天如何残败,落笔只好似蜻蜓点水,以一个具有季节特征的“落花”一笔带过,春残何如?给人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接着又以“绿荫冉冉遍天涯”言此意彼,反衬春的背影远逝,因为,“绿荫冉冉遍天涯”
【且读且思】
1、
(1)冉冉:
2、诗歌的前后两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哪个季节怎样的景色,请简要阐述。
3、诗歌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哲理启示?
参考答案:
1、(1)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2
3、诗歌蕴含着作者因春光消逝后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初夏来临淡淡的喜悦之情。本诗哲理意蕴深厚,那就是:尽管美好的春天逝去,但是喧嚣的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季节的更替,自然的规律无可抗拒,好好把握住今天,胜似若干个昨天,同时,人不能总是活在记忆中,还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