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阅读练习

(2008-05-18 07:20:23)
标签:

阅读理解1

杂谈

分类: 阅读理解方法

拟题 :卢芳  黄富忠

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我从不用心读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是由于这份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便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儿,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总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子烧红时在水里一放方能坚硬?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小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画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的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得是白日子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希奇古怪的梦。  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

      照地方风气说来,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照例也必需强悍一点,才能各处跑去。因为一出城外,随时都会有一样东西突然扑到你身边来,或是一只凶恶的狗,或是一个顽劣的人。无法抵抗这点袭击,就不容易各处自由放荡。一个野一 点的孩子,即或身边不必时时刻刻带一把小刀,也总得带一 削光的竹块,好好的插到裤带上,遇机会到时,就取出来当作武器。尤其是到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去看木傀儡戏,不准备厮杀一场简直不成。你能干点,单身往各处去,有人挑战时,还只是一人近你身边来恶斗。若包围到你身边的顽童人数极多,你还可挑选同你精力相差不大的一人,你不妨指定其中一个说:“要打吗?你来。我同你来。”

      到时也只那一个人拢来。被他打倒,你活该,只好伏在地上尽他压着痛打一顿。你打倒了他,他活该,把他揍够后你可以自由走去,谁也不会追你,只不过说句“下次再来”罢了。

      可是你根本上若就十分怯弱,即或结伴同行,到什么地方去时,也会有人特意挑出你来殴斗。应战你得吃亏,不答应你得被仇人与同伴两方面奚落,顶不经济。

      感谢我那爸爸给了我一分勇气,人虽小,到什么地方去我总不害怕。到被人围上必需打架时,我能挑出那些同我不差多少的人来,我的敏捷同机智,总常常占点上风。有时气运不佳,不小心被人摔倒,我还会有方法翻身过来压到别人身上去。在这件事上我只吃过一次亏,不是一个小孩,却是一只恶狗,把我攻倒后,咬伤了我一只手。我走到任何地方去都不怕谁,同时因换了好些私塾,各处皆有些同学,大家既都逃过学,便有无数朋友,因此也不会同人打架了。可是自从被那只恶狗攻倒过一次以后,到如今我却依然十分怕狗。(有种两脚狗我更害怕,对付不了。

阅读“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一节,回答下列问题。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沈从文是不是认为没有必要读书,没有必要读书本知识,为什么?

解析:“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说明他读书知识读得很好。

“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便使我轻视学校”说明并非书不该读,而应把自己与一般同学区别开来,自己已经读懂了,就应该出去玩了。

“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儿,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说明教授的内容不能,只是记些认得字的。并没有说不用学。

答案:沈从文并没有说不要读书,他要逃学的是他学得容易,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2、 本文标题为“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节选部分显然侧重于“一本大书”,试结合全文说说“一本大书”指的是什么?

解析:“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腐草的气味”等等----大自然

“看木傀儡戏”“ 挑战”等等----人间生活。

答案:“一本大书”指大自然、社会生活。

3、沈从文逃学的目的,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解释,这三方面是什么?

解析:“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为什么骡子推磨时总得把眼睛遮上?……”----探索问题。

“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腐草的气味,……”----亲近感受自然。

“因换了好些私塾,……便有无数朋友,因此也不会同人打架了”----增加社会经验。

:从第一自然段可知,他逃学的目的之一是有太多的问题要去探索,说明他有极强的好奇心。

从第二自然段可知,他逃学的目的之二是他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对于自然他会“生出无数希奇古怪的梦”,说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超强的记忆力,这对于培养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想象力显然有极大的帮助。

从后面段落可知,他逃学的目的之三是了解社会,通过写“打架”这件事的感受,

4、作为“野”孩子到处跑会遇上打架,沈从文有哪些收获?为什么要强调怕狗?

解析:“一个野一 点的孩子,即或身边不必…竹块,好好的插到裤带上……”----出外行走的必备品;

“若包围到你身边的顽童人数极多,……指定其中一个”----面临危险时的应对。

“我不害怕”----战斗时的勇气。

答案:收获是有两方面的,一是打架的经历,使他懂得在社会生活的要有勇气,要准备着应对危险;一方面是打架的经历让我有了更多的朋友。

5、沈从文笔下的文学人物是淳朴本真的,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试结合本文后面四段作说说本文淳朴的民风表现在哪里?

解析:“照地方风气说来,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照例也必需强悍一点”“ 到时也只那一个人拢来。被他打倒,你活该,……”

答案:在沈从文生活地方,人们保持着生命的本真,这种淳朴民风表现在:在打架以少对多时,并不会一拥而上,给弱势方机会,确有古风。在《边城》中的人物傩送兄弟何尝不是有古风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