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溪》与《桃花源记》

(2011-11-14 15:11:31)
标签:

张旭

桃源县

《桃花源记》

桃花溪

阡陌交通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水流,
  洞在清溪何处边?
  湖南桃源县桃源山有桃花溪。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写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是一个诗人笔下虚构的产物,是诗人所追求的一个理想境界。它在现实中不存在,却在人类的意识中强烈地存在着。一个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所追求的世外桃源。
  千六百多年以前,陶潜开创了桃花源的先河,使人们引起了无数的遐想。在现实的黑暗面前,光明如同空中楼阁。政治的腐败,官场的昏庸,使有志的青年屡屡受挫。物欲的横流和世风的低落像蛇蝎般咬噬一颗颗纯洁的心灵。在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过程中,我们只能去塑造一个个虚幻的境界,来谋求这种心理的平衡。然而渺茫与虚幻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无疑又给人们增加无限惆怅。
  在淘潜作《桃花源记》二百年后,便有了张旭的《桃花溪》。如果说《桃花源记》给人们带来了光明的希望,那么《桃花溪》则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惆怅。
  张旭,字伯高,吴人,唐著名书法家,以狂草著称于世,号为“草圣”,曾任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其诗擅七绝,《桃花溪》是其最著名的一首,堪可流传千古。
  全诗构思委婉,意趣深远,以诗情寓画意,清远含蓄而又耐人寻味。首句以一种融神的笔致展开一个渺茫的空间,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次句诗人将自身置于其中,构成故事情节,将人引入桃花源。第三句看似写景,其实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那种淡淡的却又固执的崇高追求,以其“尽日”二字为点睛之笔,以时间上拉开虚幻的维幕。末句之问更是发人愦醒,虽问犹叹,余味悠长,使人哀思无限,惆怅无限。
  千三百年以来,人们不断给自己制造希望,但无不沉浸在这种哀思当中。

  迷惘的时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可避免地滋生痛苦的哀愁。


深圳海外国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