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佳梅
潘佳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29
  • 关注人气: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学习型家长,引领孩子成长”——听王修文校长讲座后感

(2015-06-25 06:30:57)
标签:

孩子

家长

讲座

地震

各种各样

分类: 人生感悟
http://s9/mw690/001zvdYmty6TkCs6OTu88&690

文/潘佳梅

端午节假期第三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新东方王修文校长的一场讲座,深受启发。此刻,翻阅着当时记下的笔记,又让我顿觉回到了现场。

一、“为孩子创造财富,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当今,很多的父母都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他们总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物资财富,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就可以弥补为了事业打拼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缺憾。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还有精神上的富足。

也有一类家长,很是懂得牺牲自己的梦想,把对未来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寄托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分数上,孩子也变得小心翼翼,疲惫不堪,家长也变得压力重重,苦不堪言。

我更看重的是另一类家长,他们本身不够完美,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并且很注重自身的提升,慢慢地修炼,去完善自已,和孩子共同成长。

正如王校长提到的,“很多的家长自认为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低效的、无效的,相对一些高效教育的家庭来说,这种差异是巨大的。”

作为家长的我们,可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职业,却忽略了作为孩子的父母却是需要我们一辈子都在经营的事业,我们常常会以爱的名义,不由自主地为孩子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从小为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上大学为孩子选择比较热门的专业,毕业后为孩子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还为孩子选择对象……

当遇到一些咨询“孩子学什么专业好找工作?”的家长,王校长回答:“今天好找工作,不代表明天好找,选择专业应该从孩子自身的兴趣、激情出发,当然,也会有天赋的影响,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相互服务的社会,出门打车,进商场买东西,大家都在为对方提供服务。因此,所有的职业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对社会来说,一样的价值。”

二、“孩子犯的错都是美丽的错误”

孩子从小到大总会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错,我们免不了会责怪一番,比如打翻了东西,推倒了桌椅,我们会责怪他不够细心,比如,考试发挥失常,我们可能会责怪他为什么总是粗心大意,比如,弄坏了家里的电脑,我们便阻止了他以后玩电脑的机会……

在这些自以为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殊不知,我们无形中也扼杀了孩子探索、创造的机会,就像王校长说的一样:“长期这样批评责骂孩子,孩子犯了错,便会本能地保护自己,掩盖自己,甚至会撒谎。”

记得我班上有个孩子,某天自习课上,不知在座位上倒腾什么,我见是与学习无关的事,就批评他不认真完成作业,顺便近距离观察他,原来,他嫌一边用扇子扇风,一边写作业,麻烦,便研究出用一个矿泉水瓶子加一根绳子,腿带动绳子,可以自动扇风,大概是什么杠杆原理吧,虽然实验不是那么完美,但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能有此创意,确实不容易了。

我当场一愣,觉得刚才的批评有些不当,我却忽略了孩子的创造力,这比手中的作业更重要啊!

王校长告诉我们:“如果违反了教育,便阻碍了自己,学习很重要,但如果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甚至以考100分作为条件,可以获得一份奖品,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凄凉,对孩子来说,考出好成绩,是现在的需求,全面发展,是未来的需求。”

三、你的孩子能抵抗几级“地震”

王校长给我们举了个例子,08年汶川地震时,有些学校教学楼已全然坍塌,有些却坚强幸存,也就是说,能够抵抗几级地震,决定着多少个生命的生死存亡。而今,有些孩子因为一次的失败便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做出极端的方式,留下终生的遗憾。

因此,你的孩子能抵抗几级“地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需要重视。

王校长叮嘱我们:任何家长都不要抱怨孩子,要学会接纳学子,真正的距离不是实际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

他还建议多让孩子做一些家务,让孩子学会感恩,一定要重视体育,不仅仅是健康,也是一种规则意识,更是一种坚持的经历。

四“只关注说了多少,不关注孩子听了多少”

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深有体会,我们常常对孩子讲一番大道理,却不知,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们眼里的世界,需要我们追溯到孩子的年龄也许才能懂,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大,却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内心的想法,因为我们始终觉得他们永远是个孩子,我们始终站在不平等的层面上去交流,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想求关注,他们也会过滤掉不喜欢听的所谓的忠告。

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会觉得我们对他的爱成了毫无止境的唠叨……

王校长提出:什么时候都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他的责任,变“他律”为“自律”,管一定是为了不管。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了,我能够记录的文字远不及现场的聆听的教诲,比如王校长还强调阅读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未来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有问题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前一步等等。

也许,一场讲座,不能够完全地改变一个人,但应该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写于2015/6/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