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顶泰山
(2023-09-17 17:46:21)
标签:
东岳泰山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 |
分类: 山水情怀 |
问顶泰山
李敏效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常鼓舞我登上别的山峰,真正来到泰山脚下还是第一次,异常冲动,急于登顶,“小”不了天下也可“小”众山。
前一天阴云密布,还下了一场雨,早上起来依然浓雾弥漫,可到了泰山脚下,拨云见日,红日当头,心情也随之变得晴朗。然而到泰山脚下却不见泰山真面目,傲徕峰巍峨突起,傲然不向泰山主峰低头,有与主峰争雄之势。民谚说:“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 “远看傲徕高,近看不及奶奶腰。”山梁上灰白的岩石显现出一尊巨人头像,两眼微闭,嘴唇微张,仰天安眠,据说那就是泰山老奶奶。傲徕峰成了泰山前的一道影壁,泰山藏在了它的背后,显得更神秘莫测。
因中天门的索道正在维修,我们只好选择从西谷桃花峪进山,景交车穿过碧水如镜的南马套水库,如斑马条纹的彩石溪一闪而过,然后乘坐桃花源索道到达月观峰。
乾隆行宫就在道路左侧,一道垂花门,一圈红墙,把一切历史陈迹都隐藏其中。前边就是南天门,门楼四角高挑,风铃微微作响,琉璃瓦金光闪耀,它守卫着泰山,也见证了泰山千年的辉煌。左侧悬崖壁立千仞,石缝中绿植顽强的生长,山石的灰白与树木的碧绿错杂斑斓,崖顶是错落有致的一片古式红色楼房。往天门外的山谷俯瞰,一条蜿蜒的小道时隐时现,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一天门和中天门,近处人流涌动而上。门内有碧霞元君庙和未了轩,我误以为这就到元君祠了,未了轩显然是借用了杜甫诗中的句子“齐鲁青未了”命名的。
转过身就是“天街”,一座石牌坊立在道中央,四根盘龙石柱支撑起三个石门顶。朝天吼的龙两两相对,踏进大门就进入天界,都成了神仙,身轻如燕,脚下如飞。踏上一组组的石台阶,看到一排排的古式房屋,原来天上和人间的房屋是一样的啊!
穿过“蓬元”牌坊,有白云亭、青云洞,看不到白云青云的升腾,山谷里却早已云雾缭绕了。看到“日近云低”的石刻,自然想起“起举头红日白云低”的诗句,顶峰离我们不远了。有一象鼻峰,没形成洞,鼻子下垂而不够长,略有个大意罢了。山顶上也有一个仰卧的天然石头像,人说这是另一尊奶奶的石像。
继续上行到达“望吴胜迹”,孔子与颜回走到这里,两人一齐向南望,于是孔子就问:“你能看见吴国的都城吗?”颜回回答:“看见了。”孔子又问:“那么你看那城门外有什么东西吗?”颜回答:“我看是半匹白绢。”孔子却说:“不是,那其实是一匹白马。”其实师生二人,多用想象,谁也没看到什么。从此便留下了这段佳话。旁有歇山式顶“弘德楼”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
又踏上长长的石台阶,往万代瞻仰的碧霞祠进发了。站在高台阶上才更能体会到,傲徕峰“不及奶奶腰”的意思。正殿外高悬乾隆题写的“赞化东皇”, 是辅佐、协助东岳大帝之意;殿内是雍正皇帝题写“福绥海宇”,指福佑天下。都是对碧霞元君的赞誉。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她们都是泰山老奶奶的化身。另一块“万古垂光”的牌匾对她做了总结,是万古流芳,名垂千古的意思。
继续上行到达一片开阔地,后边是壁立的石崖,一组摩崖石刻应运而生,形成一座石刻的书库,大大小小的文字,洋洋洒洒的长篇,简洁的几字,如“壁立万仞”“与国同安”“弥高”“置身霄汉”,都来赞颂泰山的高大,祝愿国泰民安。布局高低错落,有的见缝插针。
最高处是“敕造青帝宫”,门外的石崖上有“孔子小天下处”,往下俯瞰纵横的山川道路,都成了一个缩小版的图片。“五岳独尊”的石刻成为人们的打卡圣地,挤不到跟前。进入青帝宫,又有一处打卡地,泰山极顶的标志:上火下风雨的泰山图案,1545米的标高。玉皇顶有 “古登封台”,是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的遗址标志。两千年来,多少帝王为了江山社稷在此封禅,现在却格外冷清。
走出泰山极顶的门外,望日观峰上黑压压一片全是人,虽不是观日出时分,道路上的人却络绎不绝。冠盖形的日观峰,装饰着红色的围墙,灰白色的石栏杆。站在上面,即使看不到日出,也可看看深邃的山谷,想象遥远的城郭。
2023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