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华山(下)

分类: 山水情怀 |
圆梦华山(下)
李敏孝
远处平台上矗立着一座歇山顶的石亭,黑色的石碑在那里眺望,周围一圈围栏,只有四五个人在那里悠闲地或行或坐,东峰顶近在咫尺。这一带是一个长长的断崖,东侧悬崖万丈,栏杆拉起,正是人们看日出的绝佳之处,这里是人们爬夜山看日出的目的地,也是搭帐篷看日出的守望地,是清晨的圣地,难得此时有点消停。崖头一座石塔镇住了群峰,蓝天一碧万顷,无一丝云彩。
那石亭就是赵匡胤和陈抟老祖的下棋亭,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前途径华山,陈抟见他有帝王之相,于是便与赵匡胤下了一盘象棋,以华山为赌注。赵匡胤觉得华山跟他半毛钱关系没有,输了也没啥损失,于是欣然同意。两人战况焦灼,第一局赵匡胤先占优势,后两局陈抟转败为胜,然后指着赵匡胤哈哈大笑:“自此之后,天下归你,华山归我!”华山随成了道山。当初不知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大约借助仙人之力,今天我们要过去却是犯了大难。必须经过鹞子翻身,路径凿于倒坎悬崖上,下视不见路,唯见寒索垂于凌空。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鹞鹰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还要带上保险绳缴费通过,却也排起了长龙。
从峰顶下来就进入中峰地界,有一座六角攒顶的石亭——引凤亭。据传秦穆公女儿弄玉美貌羞花,通晓音律,善舞袖裙。一夜梦见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便结为夫妻,隐居华山。每晚的笙箫和鸣,都会引来彩凤起舞,白鸟翩仙,后人便在这里建了引凤亭。
行不多远就到中峰门口,从小门进入拐两道弯,石崖上都是摩崖石刻,“只手擎天”四字很有豪迈气概,三间小庙没有多大气势,庙前一块石头大平台,铁索围拢一圈作为安全护栏,可以环视西南东三峰,西南峰上的庙宇建筑,起伏的山峦,裸露的灰白石崖,翠绿的山坡,天空升起漂浮的云山,都尽收眼底。东峰因离得太近,只见翠绿的山崖相连延伸。我不由想起赵孟頫书写的中峰和尚作的的《青山白云吟》。“青山对客忘宾主,客对青山默无语。”“饥则煮白云为食,寒则裁白云为裳。”千年前的中峰,与此时的中峰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向北峰进发,首先过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的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现在却变成一道文化景观。道路两侧拉起的铁索,缀满了铜锁红丝带,最早是连心锁,现在又有了长寿锁、平安锁,将锁文化发展到了极致。正应了“金锁”两字,山上其他地方也多设锁链景观,却没有这里多,在人们心里这里最灵验。
道路左侧一座石山,有老鹰昂头眺望,乌龟探头俯视,是一幅动物和谐相处的场面。右侧转头望去,万丈悬崖直立,如刀削斧劈,悬崖顶部有一仙人手掌,处于东峰东北处,称作仙掌崖,大约是观日出的地方,在东峰却看不到。它五指具备,宛如左掌。长长的中指直指天穹,粗壮的拇指,横伸过来,似为人点赞,其它各指按序排列,绿植成为手纹和轮廓,据传仙掌印是巨灵神劈山开河,以解除山下黎民饱受水患之苦留下的。作为关中八景之首早有耳闻,今天得以亲见。
前方北峰如一片孤零零单薄的花瓣,花瓣的边沿上是一溜庙宇,花瓣内侧是北峰索道的上站。从都龙庙的小石门出来,回望苍龙岭,窄窄的龙背上人们鱼贯而下,似踩在刀刃上,刚才走在上面并没有如此的害怕。灰白的断崖上点缀着几丛绿意,并掩盖不住龙记得苍凉。接近北峰顶,一块独立的巨石耸立道左,但见巨石中分,一大一小,人称日月岩,上题“云天弧光四字”。据说在这两块巨石周围,恰逢夏秋多雨的清晨,便常常会有几缕电弧一样的光芒划过,格外耀眼,使夜幕下的石纹清晰可见。我虽从岩下走过,却无幸一堵奇观。
回想一天的行踪,西峰最美,南峰最高,东峰最险,中峰最浪漫,北峰人文遗迹最多。
坐上下山的缆车,再没有昔日的艰难,更没有心里的畏惧。悠闲地坐在轿厢里,看山看云,看悬崖上垂落的瀑布,听耳边的风声,整理一天的情绪,了结几十年间的一个梦想。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