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陈炉古镇

(2013-05-05 21:04:23)
标签:

旅游

观景台

炉窑

陈炉

耀州

分类: 山水情怀

探访陈炉古镇

李敏孝

 

陈炉古镇遗迹多,罐罐垒墙瓷铺坡。

明清多精品,商贾往来频。

古窑犹可见,老树炉边看。

千年火未停,手艺有传承。

——《菩萨蛮》一首

 

周末与西安驴窝去耀县参观古瓷坊。难得耀州陈炉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黄土高原独具的特征十分明显,沟壑原峁均已具备,道路狭窄,坡陡弯急。满坡架岭都开满了银色的洋槐花,如积着一层层白雪,领队特意打开车窗,让槐花香也弥漫到车中来。

古镇处于一个小盆地之中,因地势而建,台阶形分布。如一个巨大的足球看台。上一家的门前,正是下一家的窑顶,只要走出大门,就可以和下一家的主人搭话,或者在院子里一仰头就可以喊出上一家的人来。而墙壁一律是罐罐垒起的,有的竖着,有的横着,但绝没有杂乱的堆放,都整齐划一,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相同的罐子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罐子阵,有的作墙壁,有的作栏杆。有半人多高的黑瓷坛子,一臂长的白花坛,一扑长的粗糙的烟筒管子,这些都是上过釉的,更多的是没上釉的,褐红色的无底无盖的罐子,粗的如脸盆,细的如碗口,高度与直径相当,这是烧瓷器时的匣钵废弃后得以再利用。不仅院墙用它垒,房屋的墙壁也用它来垒,既整齐美观,又保温隔热,且不怕雨雪侵蚀。也有一些残次品的瓷坛并肩摆放在路边,当作花盆使用,野外的田地塄坎也用罐罐垒砌,高高的悬崖也用罐罐堆砌。打碎了的瓷片,也不浪费,变废为宝,成了铺地的好材料,有的平摆着铺,道路不会泥泞,有的并立着铺,坡道不光滑,这些构成了陈炉的特色。

我们先安顺时针方向走,参观了古镇东南部。第一家是“许家瓷坊”,这是一个家庭式的手工作坊,门外碌碡大的瓷坛叠压城墙,最上面一层则坛中盛土,种植花卉蔬菜,院子里的瓶瓶罐罐堆积如山,落满尘土似乎已不甚值钱,,后院摆放着模具,晾晒着刚做好的泥胎,屋子里货架上摆满各式瓷器,价格昂贵,问一个粗仓的笔筒,要价40元,比市场上的细瓷还要贵。又是第一家,还是货比三家之后再买吧。再过任家农家乐,瓷烟筒做了高台阶两边的栏杆,同时又是两旁的座椅。门前小院的围栏也是瓷罐垒砌的,摆放着一个落地衣架仿佛是仿古的木衣架,细看才知道,那也是陶瓷制品,顶上还装着一盏白色的圆形灯罩。

一个像砖瓦厂似的地方,工人把一根根像瓷烟筒,又像下水管的粗瓷拉出来堆积摆放,耐火砖也累成摞,还有一种大如桌面的砖不知其用途。来到一棵老槐树下,腐朽的树身已无力支撑起硕大的树冠,人们只好用砖头瓷片填塞了空洞的树心,使它挺起了腰杆,有了一片浓荫。近旁有一座清代的瓷窑,里面可以放进一辆小轿车,呈穹庐状,前边的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正好看到窑壁窑底,烧火的炉齿,缺乏保护,再过几年可能就难以看到了。

绕到最南端,这里有一个观景台,充分体现陈炉 “罐罐垒墙,瓷片铺地”特色,还没有竣工,这是为旅游建造的,没有任何历史的积淀。好在位置不错,远望陈炉古镇尽收眼底,层层的房屋,一道道的梯田,形成黄白绿交错的锦绣。原顶最高处是新建的庙宇,眼前是雪白的槐花。镇上人少,游客也少,没有食堂旅馆,旅游设施不具备,只好到刚才的农家乐去用餐。

这一圈只领略了陈炉古镇的一个大概,更精彩的集中在中西部。这次按逆时针方向走,盘旋向下,直到谷底。首先到达“王家瓷坊”,场面大了许多,人也显得大气,可以随处拍照,后面两面大窑,一个用来做坯,一个用来绘画,各有工匠三四人,以大瓷碗为主,还有瓷瓶,花纹色泽均为青花,也有雕琢精细的工艺品的,如弥勒佛老寿星像。前面的陈列室瓷器繁多,目不暇接,茶具,酒具,花瓶,香炉,大尊,貔貅……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小手工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决定了利润空间,成本降不下来,就难以打开市场,也就难以生存和发展。陈炉的存在就不得令人担忧。

悬崖上用残次的盘子拼出了四个大字“美在陈炉”,很有韵致。而镶嵌在陈炉陶瓷厂墙壁上的“罐罐垒墙,瓷片铺路”才是它的精髓。绕着罐罐墙,踏着瓷片路,盘旋而下,每下一层,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先只有近距离的观照,后则有了远距离的观赏,直到最后,近中远各种距离,高低下各种角度,左中右各个方向,则是尽情的欣赏,饱览眼福,体验环境,感受心灵。古时的窑洞,今世的瓦房,现代的楼板房,交错出现,而仍以窑洞为主。房屋也限于一层,成为建筑的点缀。站在古镇的最底层,看到的窑洞却似高层楼房直到达原顶上似一架登天梯,踏着它,会直登到天上去。向下看,是掩映在绿树中间的屋顶,罐罐勾勒出的一家家的边界限,向上看是层层罐罐,住宅都隐藏在它后面去了,形成无数条等高线,仿佛谁做了统一规划,又仿佛整个陈炉镇都是用罐罐镶嵌出来的,形成一个罐罐的海洋。

这里还可看到明代瓷窑的遗址,顶部虽然坍塌,还可看出个轮廓。到达关家瓷坊,就是一个普通住家户,在这里做瓷器简直像家中做馒头一样普通,不要什么设备,甚至连瓷窑都可以不要,他们用了燃气来烧。他家的内室里陈列着一些仿古瓷,没有日用品。在陈炉村看到了两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瓷窑,瓷砖包裹的穹庐形窑顶,周围一圈细瓷罐做的花栏杆。有可以下到窑底去的暗道,因为天雨,又没人引导,所以作罢。有一个直立的磨盘用箭头指着我们刚走过的地方,写道“陈鲁民俗村主景区”,难怪这里的特征最鲜明。

经过耀州窑陈炉窑厂,大门紧锁,似乎好久都不曾开张了。门外的悬崖都是罐罐砌起来的,罐子的缝隙里仍有树木野草生长。爬一组长长的台阶,登上高坡,从王家瓷坊的背后走过,我们的脚下,正是那两面大窑,里面应该还在进行着瓷器的生产,图案的勾画。

 

201356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探访陈炉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