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性格直率的山东大汉,为人豪爽,气度不凡,怀揣着山东的四宝:孔子思想、沂蒙山传统、泰山精神、梁山侠义,潜心于书画的瀚海,创作出如诗如画般的菩提体书法。
他是中国农民书法家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北京爱来书画院院长,中国国际书画院常务院长兼秘书长,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养生委员会副院长兼秘书长,《今日中华》杂志顾问,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
他是拥有强烈责任感的艺术家,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做人,做事。他菩萨心肠,热衷于慈善事业,对慈善活动的邀约从不推辞,捐款、捐字、捐画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他说:“凡是在书法上有成就的人,都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结果。隔断历史,任何人都不会创造未来。艺术家要有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追求名利者,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他,就是爱来书画院院长、菩提体的开创者张锦栋先生。
http://s5/mw690/55dd3ecatx6Ddc6w5JGc4&690
张弛有度菩提体
生长在鲁西北的山东汉子,自幼秉承家训,独爱翰墨。天生拥有着一股坚忍不拔的气质和率真的性格,让他始终笔耕不辍,早年从颜体入手,练就了坚实的楷书底蕴,后又专攻隶书,得到过刘炳森、崔子崇老先生的亲自指点,尤其是在崔承顺老师的书法理论指导下,又习得篆书和金文。对金文兴趣浓厚并颇有研究,因为金文能流传下来的数量有限,张院长便到祖国各地四处收集资料,比较归纳之后,裁剪集成小册,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张院长非常善于学习,所到之处必要观赏学习,所见之人必要谦虚请教。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生活,从不同的生活中获得灵感。他行遍大江南北,巡礼大自然间处处流动的线条之美,让眼前的所见一次次打开他感知世界的能力。张院长这样描述着他的感受:“那些过眼的匾额对联、招牌标志、舞蹈绘画,字不再只是文字,有的只是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他还曾独自一人走入西部,走进西藏的藏民家中,跟他们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虔诚地向藏族老艺人学习画佛像及唐卡的手艺,向大德高僧讨教人生哲理。一边潜心研究寺庙古代字画,一边顿悟人生哲理。并将所悟、所感、所想通过书法,绘画表现出来,形成了书画气势酣畅,灵动飘逸,神采飞扬的风格。
在数十年的临摹古画,读古书中,他找到了画风中“勾、描、烘、染”等多方面的技巧,并研得秦汉石刻的古朴和纯厚、文人画的写意和抒情,西方画的色彩和构思、集传统于胸中,创意于纸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后又专攻佛学研究,多习经文,雕像、石刻及佛学绘画艺术。不仅领悟到古人的画技,更让他扫却浮躁,潜心书画。经过多年苦练思索,他博采众长,在继承先人文化经典的基础上,以佛学“出淤泥而不染”的主髓,悟出新的字体,命名为菩提体。菩提体结构典雅而又生气勃勃;豪情横溢且又收放自如;潇洒流畅大气沉雄。极大地挖掘和弘扬了古典文化的深层内涵,独创一技,成为新的流派,深受各大名家赞赏,更受到佛教界同仁、大师的厚爱。
http://s9/mw690/55dd3ecatx6DdcapLL238&690
锦绣书法成栋梁
书法艺术追求“美、韵、趣、气”。美即俊美,如诗如画,赏心悦目。韵即韵律,抑扬顿挫,行云流水。趣即趣味,饶有情趣,耐人寻味。气即气势,笔走龙虎,气息贯通。
张院长认为书法创作要体现出上述四字,一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二是要有较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这就需要广泛的涉猎传统文化知识并灵活运用。另外,研习书法不能只靠临摹苦练,这样会使本应该灵动多姿的书法变得死板,所以书法还需要技巧。书法的技巧有大小之分,其中的“大技”就是文化底蕴,难度极高;“小技”就是工匠之巧,相对容易。但是许多人终其一生学书而无所成就,究其根本原因是图有“小技”而不得“大计”之要。第三,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不但需要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艺术天分还需要有高尚的情感。没有高尚情操和情感的人是不会写出好字的。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时刻对生活充满激情,对艺术充满激情、充满希望,才能有充实的生活,也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当问及张院长有没有要收弟子,将自己的菩提体和书法艺术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时候,张院长谦虚地说:我的老师武先生就是一名德高艺精的隐士,他对我说过“要收弟子,就要对弟子的将来负起责任,不只是对他的书法,还要对他的人生负责。我谨记武先生的教诲。我感觉自己还没有那么高品行,我还要多多修炼。当有一天,我自己觉得我可以不误人子弟的时候,我会收几个徒弟,让他们继续把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这也是我的期望。”
艺海禅心画国魂
张院长不仅擅长于动灵其里、风神清畅的书法,他的画也是雄厚苍茫,直率多姿。当谈及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时,张院长说:“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但是画的用笔要丰富得多,还有书法的动式和绘画构图还是有内在联系的。书到高处乃是画,画到绝处便是书,写字和画画都是一种享受。”
他不仅很喜欢中国的画,也对西方的画很感兴趣。张院长认为:“西方的画,尤其是西方的油画对我的影响很大。从色彩方面来说,用色很大胆,对我影响很大,我自己喜欢。可能有人看到了,觉得和传统中国画差距太多,不是脑子中的中国画了。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中国画的。我觉得中国画里面的用笔还都在里面,我追求的一些东西,其实和西画也很接近,我也爱看。我的画,包括我的菩提体都多少受到了油画的影响。有些人可能觉得有些东西太难理解,但是我认为只要是能流传下来的东西,肯定都有它能流传下来的理由,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部分,所以我们不要一概排斥,还是要有选择的学习和借鉴的。”
国画中,张院长一直研习和推崇的是齐白石的画,认为不愧是大家之作,让他望尘莫及。张院长风趣的谈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曾认为作画笔墨技巧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研究齐白石老先生画作后才明白原来个人的修为更加的重要。因为真正的意境是画家的心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深刻认识对象,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品是感情的一种发泄,感情真实的流露。虽然我们很多前辈的艺术程度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可以学习,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正是源于对前辈艺术家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让张院长除了平日里的书法、绘画创作,还热衷于慈善事业。有慈善活动的邀约,必须到场倾囊相助,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他自己还组织书画界的朋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中国六十年大庆书画展”、“庆世博百名将军书画展”、“红色中华颂湘江书画展”……他说:“艺术家不要只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更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
长期徜徉于书画和佛学的瀚海中,让他慢慢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慢慢形成了与世无争、积德好善的做人原则。“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稳当挣钱,快乐人生”是他人生的信条。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菩提体看起来这般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拥有了内在的丰富和外在的丰满。
书法、绘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独有的瑰宝。它们不但凝固着历史,蕴涵着文化,也传递着千百年来的文明。我们相信,有了像张院长这样勇于开拓、创新的书画家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