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福建:尚书第门楼上的“四世一品”

标签:
本意三个人只是后代老母亲 |
分类: 旅游天下 |
http://s6/mw690/001zuoqVgy6E50uTFXv75&690
泰宁古城尚书第的主府门楼上书有“四世一品”四个醒目的大字,它是当年天启皇帝所赐,给予李氏家族四代人享受一品官的待遇。
这四代人往上追封,即李春烨夫妇,李春烨之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李春烨的子嗣享受不到。所以实际享受到这一品荣耀的只有三个人:李春烨夫妇和他在世的老母亲。这种赏赐颇有道理。李春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其父母、长辈的教育和培养,“子不教,父之过”,正因为其长辈教子有方,并为他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有了他后来的发展、业绩,才有了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为国建功立业。他取得的成就与他的子孙没有关系,所以他得到的赏赐只与其夫人和长辈分享,于公于私,于家庭于社会都不失公平,这比荫庇子孙、造福后代更为合理。
在主府门楣上“四世一品”的下方,有四个突出的小圆柱,这圆柱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户对”,由雕砖砌成,上边刻有牡丹花,象征富贵。主府大门的下边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是一对呈扁形的石墩,这就是“门当”,也称作石鼓,因鼓声震天动地,厉如雷霆,置与门前起振威避邪的作用。“户对”随官位的大小不同而有数量的区别,通常四品官以上可配四个,五品官以下只有两个。“门当”亦然,因官位也有大小之别。“户对”除了显示宅第主人的身份、地位、家境外,还有就是家里办红白喜事用来挂灯笼、挂彩带用。我国传统,儿女婚嫁讲求门当户对,就由此而来:你家四个“户对”,他家也有四个;你家的“门当”有多大,他家的也要般配,这门亲事就“门当户对”了。渐渐的,“门当户对”演变成衡量男女婚嫁条件的一个成语,而其本意反而被忽略或无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