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鱼鸟》又名:《鸟鱼怪石图轴》到此编怜憔悴人(1),缘何花下两三旬(2)。定昆明在鱼儿放(3),木勺药开金马春(4)。甲戌之闰五月既望画并题八大山人。印章:可得神仙、八大山人。出处: 该诗所见多处有题,一,为《鸟鱼怪石》立轴,即上所承。二,为《安晚书画册页》之二。即甲戌夏给退翁所绘,款识:八大山人画并题。印章:齿形印。三、为甲戌八月廿二十六日所绘,款识:甲戌之八月廿十六日画并题八大山人。印章:忝区兹、齿形印、可得神仙、+艾。四、为韦华先生所作《杂画册之3页上。款识:八大山人。印章:齿形印。五、王方宇先生所藏扇面,款识:甲戌题画明年冬日承过峰和尚枉顾为八大山人。印章:齿性印。该诗在甲戌(1694)至乙亥(1696)的两年中,诗人多次题画,词字句均无异动,可见此诗的寓意无二说可解。所题均为一条鱼或数条鱼,仅《鸟鱼怪石》所画岩石栖有三鸟。见载: 汪子豆编《八大山人书画集》第一集120页,第二集14页、288页。美国耶鲁大学八大山人《荷园主人--八大山人及其艺术》149、161页。-----------(1)憔悴人:指该诗后面所要吟咏的对象。此句用拟人的方式鱼在说:来到这里我便可怜你们这些形如枯槁的憔悴之人。(2)缘何:为什么。花下:消耗掉,花去。两三旬:指花去的时间,一旬为十日。两三旬为二十天或一个月。(3)定:副词。指必然是,的确是。如《吴志·华+传》:"定闻陆抗表至,成都不守。"昆明:指昆明池,有三指。一、在陕西长安县西南。今涸。《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发+吏穿昆明池。注:巨瓒曰:西南夷传有越+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印度)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周围四十里。"《三秦记》:"昆明池中有灵沼。名神池云。尧时治水,常停船于此,盖尧时已有池。武帝因而广之也。"二、指云南滇池。《元史地理志》:"昆明池,夏潦必冒城郭,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自出。+其水,得田万余顷。"三、指云南洱海。鱼儿放:典出《三秦记》:"昆明池入钓鱼,纶绝而去。梦于汉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昨所梦也。取而去之。帝后得明珠。"诗人此指汉武帝除钩放鱼事。(4)木芍药:牡丹花异名。《事物异名录》卷三十一载牡丹异名:"木芍药"并指明为唐时的称呼。牡丹常被称为"国色天香"是我国原产的一种富贵名花。以河南洛阳牡丹为最著名,世传有武后夜开牡丹佳话。金马:一指金马山。在云南昆明县东二十里。西对碧鸡山。相距五十余里。其中即有滇池。《汉书郊祀志》:"宣帝改元神爵。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节而求之。注:如淳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后汉书·郡国志》:"越+郡青蛉县。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二、指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史记·东方朔传》:"(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金马,故谓之曰'金马门'"。该句为诗人因武帝除钩放鱼的出典所在地昆明池,而联想到昆明池附近的金马山,从而又引出"金马门"的典故。"金马"一典,另见诗人在题辛夷诗中再用"金马归谁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