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尼斯酒店 |
Negresco大酒店
当晚餐单,上面除了有今日菜品外,还印着主厨名字和他的工作团队
餐厅进入要穿正装
吃早点的餐厅布置得像一座巨大的旋转木马
酒店前的现代艺术品
欧洲酒店的优雅典范
如果城市有颜色,那尼斯的色彩一定是属于地中海的蔚蓝。从18世纪中叶开始,尼斯就是欧洲各国富商显贵每年度假的不二之选。高端客户的蜂拥而至必然要求尼斯不断提升接待品质,而那些尊贵客人最关心的就是居住环境的优雅和舒适。
1913年,一间名为耐格列斯克(Negresco)的顶级度假酒店在地中海岸边开张迎客。酒店由荷兰宫廷设计师负责设计,由精明的罗马尼亚商人负责管理。本来定位如此精准的酒店一定会让老板赚得盆满钵满,可人算不如天算,转年就是世界大战。随着闲云野鹤日渐减少,酒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还曾一度被军队收编改作战地医院。直到二战结束,蔚蓝海岸的旅游业才再度复苏。1957年,耐格列斯克由奥吉先生和太太接手管理,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终于重振雄风,并于1974年被法国政府列为历史纪念性建筑。时至今日,酒店的绿色圆顶已成为尼斯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觉得一间酒店的名气应该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首先它要有流芳于世的良好口碑,而口碑的形成无外是重要客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曾在此住过的名人不计其数,有明星,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索非亚罗兰;有商人,比如迪斯尼,比尔盖茨;有政客,比如杜鲁门,丘吉尔。据说一位阿拉伯王子曾随身带了1000件行李入住,看来已把酒店当成自己的家。
吸引这些名流下榻于此的原因除了这里的服务贵族化,房间宫廷化,餐饮米其林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布置得太像一间博物馆了,且无一件赝品。从下至上,几乎每一层楼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各种来自中国的,埃及的,印度的,罗马时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拿破仑时期的,以及当代或者后现代的艺术品填满。位于一层的两间大厅是耐格列斯克的精华所在。一间叫做凡尔赛厅,完全按照法国宫廷原貌设计,使用暗红色和金色营造奢华感觉,繁复的水晶吊灯,重达10吨的壁炉,以及全法仅存三幅的路易十四画像(另外两幅在卢浮宫和凡尔赛)都让这间规模宏大的展厅闪耀着低调的华丽光泽。另一件展厅叫做皇家厅,呈椭圆形,比凡尔赛厅明亮许多,四周摆放着各种现代艺术作品,有抽象派,也有现实主义,就连大厅中央的圆毯都有出处。而在我入住的一间海景房中,在墙上悬挂着的竟然是一副《钟馗捉鬼图》!能够照顾到每位客人的喜好和习惯,是这间酒店名扬天下的法宝。
口碑有了,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找到了,如果能再增添一两个传奇,那一切就会更加完美。
耐格列斯克的传奇与它的女主人有关。奥吉太太虽然不是艺术家,却拥有艺术家的眼光。酒店内所有艺术品古董都是她花费毕生精力从世界各地网罗而来。现在的耐格列斯克在经过那么长时间被那么多艺术精品润泽之后,也已经慢慢变成一件巨大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太太已经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
奥吉太太现在已有90高龄,丈夫去世后,一个人住在位于酒店7层的豪华套房。每天早晨会到酒店周围散步,取回当天报纸,然后到那间布置得如同旋转木马的餐厅吃早餐。每天傍晚,也会一个人到一层的另一间米其林星级餐厅享用晚餐。我有幸在那家餐厅见到了她。她穿着得体,妆容相宜,根本看不出已经有90岁年纪,她浑身散发出的那种自信与风韵被举止的优雅彰显得恰到好处。她一个人坐在角落,点了简单的餐食和一杯红酒,会不时抬头看一眼今天的客人,可眼光中却不再有焦点。她吃完后一个人安静离开,并不需要侍者搀扶。此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她看到那扇通向厨房的暗门被不小心打开的时候,皱了一下眉,又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她就像一位细心严谨的家庭主妇,不允许被客人发现家中的任何瑕疵与不完美。
在入住耐格列斯克之前,我曾听司机林师傅说起几年前盖茨想把这间酒店买下,可无论开价多少,老太太就是不为所动。当了解背后的故事之后,我明白了两件事情,一是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家换成一张支票,二是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