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恒河边的葬礼

(2007-04-13 19:52:14)

恒河边的葬礼

南亚之行43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剑,一个绿巨人,一座断背山。这里的剑与人与山,都与实物无关,只是用来指代人们心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在印度,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一条神圣河流。
没错,我要说的正是恒河。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根哥德里冰河,全程2510公里,从印北高原顺势南下,一路蜿蜒而至孟加拉湾。
恒河水在瓦格纳西河段生长出一个由南向北的转弯。这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转向,在印度人看来,只能用神迹解释。这一段的恒河水也被赋予更多的神奇功效,比如可以洗净人们前世今生的罪孽,可以超度往生亡灵入水为安。于是,每一日都会有无数印度人从四面八方奔赴瓦格纳西沐浴,恒河边的火葬台上也尸烟不断,袅袅缕缕,伴随着逝者的灵魂一起升天。
任何信仰都会被物化为某种形式。比如在西方,信仰是饭前祷告,在中国西藏,信仰是长头问路。而在印度的瓦格纳西,信仰则是一瓢灌顶的恒河水,是一缕无迹的往生烟。

 

他是我在瓦格纳西认识的第一个人,与他相识完全是由于误会,当时我正摊开LP寻找去往火葬台的道路。

你好,要找住宿吗?一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不要。一定是给旅馆拉客的你好先生,我回答的时候头都没回。
那你有什么需要帮忙?
不用!我的声音已经很不耐烦。
以为这样就可以将他打发,没想到他竟然推了我一把,说,你这个人太没礼貌,我只是想帮助你。说完愤然而去。
我抬头一看原来不是当地人,而是跟我一样打扮的背包游客。
我赶忙追上,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以为你是……
没等我说完,他就打断我,说,没事没事,你在找什么?有什么可以帮忙?
我说,我在找瓦格纳西最大的那座火葬台。
他说,请跟我来。

所谓不打不相识。领路的背包客是韩国人,面庞瘦削,棱角分明,目光凛然,短发塌在前额,很有中国几十年前打星李小龙的神采风范。我把这第一印象跟他讲,没想到他竟然知道李小龙,然后就灿烂地笑起来。
李小龙在瓦格纳西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他在这里学习印度语。课余时间就到恒河边闲坐,看书或者听音乐。见到像我一样的问题背包客,会主动上前提供帮助。

 

恒河边有许多座火葬台。其中建在河段中部的一座叫做玛尼卡尼卡(Manikarnika Ghat),规模最大也最热闹。那里人来人往,船来船往,牛来牛往,尸来尸往,很远处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不散的灼热气息。
小龙把我带到一处建于高处的观景台,这里有很好的视觉空间,可以把火葬场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收入眼底。
远处不断有装运烧尸木料的船只靠岸,工人把整根原木抬到岸边,推成小山。另一些工人挥舞巨大斧头把木材斩成小段。近处是七八处冒着浓烟的火点,几具尸体在同时焚烧。有的刚刚开始,木料和尸体混合成黑烟;有的已经烧到一半,赤红色火焰即使在白天也分外耀眼。有的已近收尾,黑烟红光都化成飞扬的白色粉末在空气中荡出很远。
小龙说,你看,焚尸的柴堆搭建有很多讲究。上下共分四层。最下面是大块木料,大块头上铺小树枝,小树枝上有一层木板,木板上搁置尸体。尸体上再撒一层木屑。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燃烧充分并且持久。木材选用也有讲究。有钱人家会买上好的白檀,樟木,量也充足,尸体会烧得彻底干净。不太富裕的就要根据尸体大小,量体裁衣地精打细算,所买木料刚够把尸体烧完为最佳。而穷人大多买不起太多木料,他们的亲人就可能被烧得一半一半。你看那边,火已基本熄灭,可还剩下半截下身没有烧掉,那剩下的部分就会被直接扔进恒河。
奇怪,怎么看不到死者的家属也听不到他们的哭泣?我问小龙。
小龙一指不远处的一座露天茶楼中喝茶聊天的人们。原来他们都在那里。
那些人喝着笑着聊着,每个人看上去都很开心,看不到一丝一毫亲人离别时所应有的悲恸。
我皱一下眉头,小龙马上看出我的疑惑,说,印度教有轮回之说,死亡只是去往下一世的通行证,并不代表生命终结。而且逝者骨灰撒入恒河,已获此生圆满,是该高兴的事情。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都会对死亡有不同解释。在印度,这尤其特殊。

 

我的视线从茶楼上的欢闹人影撤离,落在河岸边几个并排仰面躺着的老人身上。他们穿宽大白色衣裤,一动不动,有人正帮他们驱赶落在脸上的苍蝇。
小龙说,他们都是来等死。每天恒河岸边都会有人停止呼吸,然后尸体被抬走,烧掉。对他们来说,这是精神肉体的双重解脱,是人生的最终冠冕。

 

我们在恒河岸边观望着死亡的过程,谈论着死亡的话题,却是以一种异常平静的神态和语气,其间没有恐惧,没有感叹,没有伤悲,坦然得就像是在课堂观看老师播放的幻灯片。我无法分辨,这算是印度的魅力还是魔力。

 

街巷深处走出几个精壮小伙。他们高举着抬尸体的竹架,他们步幅很大,他们口号齐整。在我看来,送尸的队伍跟迎亲的队伍一样热闹。他们不时停下脚步,队伍里一个中年人就会快步上前,朝着尸身隆隆地磕头。
就这样三步九磕地来到恒河岸边,中年人指挥其他人把尸体沉入河中,让恒河水最后一次把亲人浸润,他应该在心中默念,您,一路走好。
尸体被众人抬上火葬的木堆,家属们最后一次祷告,祝福,播撒鲜花。随后走向茶楼纷纷落座。
一个小工把柴堆点燃。
所有人都在微笑,看着又一股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