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六日 | 夜 | 纳木措 | 剧本

(2006-08-23 18:59:59)

第十六日 <wbr>| <wbr>夜 <wbr>| <wbr>纳木措 <wbr>| <wbr>剧本 

 

是为了纳木措才到西藏。是为了完成剧本才到纳木措。

 

醒来。筋骨舒展后,头却显得愈发狰狞的痛。是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空,头痛让我实实在在有了漂浮于天空的感觉。

借宿的帐篷。看得到清楚的黑暗,帐篷里任何微弱光线都显得异常明亮。光是从门或者窗的缝隙中窜进来的,结伴同行的还有一股冷空气。

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晚上8点。

摸黑找到一盒方便面。暖瓶里有热水,但肯定是不开了,只能泡个大概。面条浮浮馕馕,根根像没有脊梁的蚯蚓。

帐篷中央吊着个灯泡,正在闻风起舞。要到10点,天全黑,才会有电。

环境构造得像密室脱险游戏。但我留此过夜的决心却并不因此动摇。

 

裹了厚厚的衣服,推开帐篷的门。今天的太阳已经到了耄耋的晚年,散发出的光线显得疲累而衰弱,既不明亮也不刺眼。几乎是从水平方向照过来,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直挺挺的印在大地上,彷佛是一道裂缝。我走,它也走。

漫山遍野的牦牛。那享受的样子,随时随地的享乐主义者的模样。它们一辈子也就干了吃草睡觉这两件事,无忧无虑的生老病死。

看到的人却相反的少。虔诚转山转水的当地藏民,摆出长枪短炮铁架子的各国色友。

旅行团的游客下午2点之后就已绝迹。一日游的线路只在纳木措停留不到1个小时。他们拍拍雪山,拍拍湖水,拍拍牦牛,也就该拍拍屁股走人了。

 

一个人走到湖边。听到响亮的寂静。是湖水的声音。两个藏族男孩在我身边绕着跑,在我的镜头里张牙舞爪。

太阳越来越低。天色突然回光返照似的亮了一下红了一点,瞬即全黑。

此时该是两个人,肩并肩,背靠背,互相依偎。这是剧本中的原始设计。但一个人,其实,也很好。

 

一直有拍电影的想法。可能像我一样的文艺青年都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的观察事物角度特殊,而且对色彩和光线敏感,还可以写故事。

自学了剪辑、摄影的基本知识,看大量影碟。

后来知道两个加拿大人只花大概人民币3000多就拍出了一部在国际获奖的作品。全片只有四个演员出镜,黑白片,但是故事仍旧将我感动。

写出的第一个故事与公路爱情有关。因为自己的旅行经验丰富,也因为自己的爱情经验丰富。

是在旅途中邂逅的两个人,从北京到拉萨的第一列火车。遇到了却不喜欢,喜欢了却不敢爱,敢爱了又发现不能爱,注定分开却仍在天涯海角彼此牵挂。

出于制片预算的考虑,只有两个人出镜。设计了不同性格,又根据性格设计了各自发型、旅行时的装备以及常穿衣服的品牌。设计了不同的场别,火车内晃动的车厢,玛吉阿米的露台,篝火晚会。设计了场景所发生的不同时间,日,夜,晨,昏。给每个镜头设计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大全。设计音乐的感觉,藏式的空灵。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纳木措。传说中,纳木措本是天神之女,机缘际会,结识了勇敢的藏族青年念青唐古拉,他们相爱。然而,他们的爱不被天界允许,纳木措被天神捉回。湖水既是神女的眼泪。

这样的背景故事与设定的剧情吻合。所以,故事的高潮只能发生在纳木措。

 

首稿完成后发表于某大型论坛,马上有网友指正,一二三四五几条常识性错误。然后礼貌的问,作者是否去过纳木措?又语重心长的说,创作要源于生活。

于是,我来了。不得不来了,也心甘情愿的来了。

 

可是一路上,却并没有构思好的任何一段情节发生。是有点沮丧的。

我想,第二稿是否可以这样改。一个一心想拍电影的年轻人幻想出一段邂逅于旅途中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真实路途中,想象的情景与现实中的真实发生互相交错。只是这样的改动,把原本一个以悲剧(爱不能)结尾的爱情片变成了类似于《恋爱中的宝贝》一样探讨精神分裂的悬疑片。

突然不知道剧情该向怎样的方向推进。

 

纳木措的湖边,仍旧只有我一个人安静的坐着。鞋与水的边缘无限接近。水波的喘息听而不闻,星辰的颤抖视而不见。

一个人,安静的,在湖边,发呆。也算是一个好结尾吧。

 

回到帐篷,灯已经亮了。

也该散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