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贝尔文学奖,木心,鲍勃·迪伦

(2016-10-16 21:26:16)
标签:

杂谈

昨天早上朋友圈被鲍勃迪伦刷屏了,主要是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刷屏的焦点在一个歌手到底应不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说什么的都有,我也琢磨了一下这个事儿,跟大家闲聊几句。时间关系,不成文了,想到哪说到哪。



1、先说诺贝尔文学奖吧,每年颁这个奖都会讨论一次,诺贝尔文学奖颁的对不对,我一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好,诺贝尔其它的奖也好,都是爱给谁给谁,颁给谁都是正确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人家私人基金会发起并设立的,是人家自己评出来的奖,每年自己掏腰包发奖金,所以最终解释权永远在举办方。它本身就没有义务非得要去承担一个公平公正的责任,其实它可以,也一直都有自己的倾向和喜好,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评奖标准和方式方法,这个其实是无可厚非。


2、正因为这样,大家拿诺贝尔文学奖开开玩笑,叽歪几句也都是很正常的。它颁给谁就必须全体人民集体膜拜谁,必须集体唱颂歌这种思维模式,我也不太喜欢。


3、诺贝尔奖在我个人心里,至少是我一直以来以为它给自己的定位,还是指向作者以及资深的文学爱好者,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我一般也会翻翻,这样七七八八也翻过百分之五六十左右,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甚至根本读不下去,但是还会去翻翻,是因为想看看人家有没有新东西为己所用。


4、由于个人阅读能力和精力的有限,偷懒点来讲,我对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小期待是,它能让我认识一些我不那么了解的世界上的好作家。我可以看到点出了欧美文化以外的新鲜的东西,而这样的好作家,也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来把他们向全世界介绍。得了诺贝尔后,有些小语种的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在中国看到了。比如说莫言的作品,我们都觉得已经很有名气了,但那毕竟是在中国,是得诺贝尔后,他会被世界更多的人知道。


5、因此我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期待村上春树得奖,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把诺贝尔文学奖当成一个比赛,这不是一个输赢的关系。我也不赌博压钱。我只是觉得迪伦真的已经不需要谁来把他介绍给全世界了。阅读的传播和歌曲的传播相比本身就是弱势,不是一个量级。阅读的传播需要诺贝尔,但是歌曲的传播不需要。所以反过来,是诺贝尔文学奖对阅读的态度,是否它已经放弃,或者是部分放弃了文字阅读这一载体。我觉得这才是引发争议的那个点,这个跟迪伦个人牛不牛没有关系。迪伦不是因为诺贝尔才牛的,诺贝尔文学对他,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我还是蛮同意那句话的,迪伦不需要诺贝尔,现在看来,诺贝尔可能觉得自己需要迪伦吧。


6、很多人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前卫和现代性,我觉得也没必要,你接受特别容易,也可能是因为你钻得不够深,或者根本不是浸淫其中之人,出来的快,是因为根本没进去过。就像有部分迪伦的歌迷接受这个事肯定比一些文学爱好者更快,也不会觉得蒙圈,因为他们没有读文学作品啊诺贝尔作品啊的习惯,这事儿也就没颠覆他们什么习惯。可不就接受迅速嘛。


6、从另一方面来讲,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对诺贝尔抱有这样的定见,这也不能怪大家一厢情愿,根本是诺贝尔文学奖百来年自己给自己一直树立的形象如此的好嘛。还是那句话,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怎么评怎么有理,但这次至少是属于一把舵他想并线就并线了啊,连个灯都没给后车打吧。


7、很多人说到歌词也是文学作为诺贝尔颁给迪伦的合理性。这个我也同样能理解,这几天我想到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一个启发就是,木心在书中没有只讲作家和诗人,还讲了哲学家,历史学家等等,他提到一个“文学性”的概念。文学指的是诗歌,小说等等……但是文学性可不一定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哄,他说历史上真正留下来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其实说到底还是文学性强的。这点挺有道理的,你看尼采的文采是多好,很多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比如福柯,列维·施特劳斯……各领域文学性很强的大神,他们的学术书却十分好读的。


8、但是文学作品和文学性是两个概念,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评的文学作品呢,还是文学性呢?反正我一开始一直以为是文学作品,现在看似乎是希望模糊掉这个边界,扩大化之,反正我是没看懂,有人说诺贝尔评委把文学奖颁给迪伦是追溯到了文学最本质的“文学性”,是件好事,但我觉得问题也来了,要是论文学性,那范围可就大了,不仅戏剧,编剧等,连文学性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以后都应该可以得诺贝尔文学(性)奖,这个圈画到哪算个头呢?诺贝尔文学家非要改方向,还是那句话,无可厚非,但是大家确实得花点时间习惯习惯。


9 还有人反复强调迪伦的诗人身份,可能是没仔细读新闻,诺贝尔官方颁奖给迪伦的理由说的很清楚, "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所以第八条可不是我瞎猜的。我说的关于“诺贝尔对阅读的态度”的争议也不是没有道理。


10 关于转身慢,今天有小盆友看完文章嘲笑我说: 钻的够深所以蒙圈,翻译一下就是,太固执所以转不来弯。答: 可是鲍勃·迪伦自己本身就是个钻得够深,不爱转身就不转身的人啊,一辈子就坚持自己的那个风格和调调,管你们的……别以为老头70多了,这么多年来就从没人说过他风格过时了,而且所有的大师都不会轻易跟风的。所以你看老头儿自己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对诺贝尔文学奖做出反应啊。


11、最后说一句有的没的,那天我开玩笑说这下可悲剧了,歌手可以跨界得诺贝尔,作家累死也得不了格莱美啊。有同学说,作家可以去作词得格莱美嘛。我后来想想,这个逻辑是不对的,既然文学艺术载体都不要了,不应该再受限了,那还写成歌词非唱出来才能得格莱美奖干嘛呀。应该是某个作家,因为他写的文学作品音乐性很强,颁发他一个格莱美奖。这才真正的大家一起打破常规,自由解放,前卫思想,时代进步啊!


12、以上只是闲聊,个人观感,不一定说得对,大家权且一听。还是那句话,诺贝尔颁给谁都对。



欢迎扫一扫关注我的公号,文章更全,会不定期送书。


欢迎扫一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