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女哪吒》——小地方来的姑娘

(2015-08-23 21:00:57)
标签:

杂谈

最近读完了绿妖的《少女哪吒》,这本书由六个故事组成,六个故事里有五个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叫“宝城”这个县城的故事,《少女哪吒》里的少女和少女之间的友情也反复的出现,这让我想起之前绿老师出的那本书《沉默也会歌唱》,她曾经一度想把这本书叫做《至我县城的兄弟》,这个会让编辑倒抽一口冷气的名字最后果然被毙掉。但是名字换了,它依然是一部描写中国小县城的生活的书,在这之后,她有出版了这本《少女哪吒》,她执意描写她的故乡,这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因为在目下的读书环境里,这注定是一个十分不讨巧的命题,要知道读者有时候是十分势利的,因此很多从小地方来的作者都不大肯这样干,文艺青年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总是试图洗掉身上被故乡打下的烙印,展现一种更高端的视野。

 

我还记得绿妖的上一本书《北京小兽》写的是来北漂的,时尚杂志女编辑的故事。在写完这本小说以后她就离开了北京,后来她又回来,她关于故乡那个小城镇的命题是什么时候确立的?我并不知道,但是看到《少女哪吒》这本书,我觉得这些年,她一定是找到了点什么。我不大理解她的这种执着,知道我读到米沃什词典里的一段:


“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一旦我在一座城市住下,我不喜欢冒险走出我居住的区域。这样,每天我就只好看那些一样的东西。这表明我害怕被打碎,害怕失去我的中心,我的精神家园。但是对此我也多少可以另外解释一番。我们毕生塑造我们的个人神话,越是早年的事其影响越持久。我越是远离故乡,我越要找到与那个来自故乡的故我的关联。我以此解释我何以要紧紧抓住波兰语不妨。这种选择看起来可爱又爱国,但说实话我是把自己关进了堡垒,并且拉起了吊桥:让别人在外面闹嚷吧。我对被认可的需要——并没有强大到足以将我诱惑到外面的世界,并促使我改用英文写作。我被另外的东西召唤。”

 

米沃什说自己沉浸于“小心养成的小地方人的姿态,我保持着决然的独立。”在读《少女哪吒》时,我也从绿妖的文字中看到了这份决然的审视,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但是她似乎是要刻意与这个城市保持着一些距离,保持着她那份“小心养成的小地方人的谨慎”,所以她重新书写故乡,但我想这并非只是出于一种乡愿。而是借助故乡的力量,拉起她的吊桥,宣布自己的独立。而就我所知,这不谋而合并非是受米沃什的启发。

 

所以哪吒还是哪吒。离开小城镇的哪吒,也并没有就被北京收编。这个小地方来的姑娘,有着她自己的自信和骄傲,她不怕北京这座大城,我想这还是很了不起的。这是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读到的一点东西,随口说几句。

 

 

注:切西瓦夫·米沃什,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流亡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