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龙先生和她的书
(2009-12-23 21:23:57)1、龙先生和她的这本书,最近看完的,因为人名和书名均不能提,提了就又会被封掉,所以就不直接写出来,反正大家也知道是什么。随便说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2、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和于少在MSN上聊,于少说龙先生不是一个好作家,这本书写得感情失控,太狗血,太洋溢。不是一部冷静的好作品。我能想象得到,后来托人从香港带书过来,用了一个星期看完,的确如此。开始的时候看哭了,但是后面已经没有流泪,思考得反倒比较多。
3、我想很多人说得是有道理的,这本书,如果把它当做历史作品来看,不够冷血,冷静,不够旁观,太多的情感的代入,当做文学作品来看,又太过真实,太过的不加掩饰。但是,我依然是很佩服龙先生的,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在我心里,与其说她是写了一本书,还不如说是做了一件事。很多人是从作家写书的角度来看的,而我个人是从她做的这件事来看的。
4、这件事,也许你看完这本书,就会明白,它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早就应该有人做,但是却一直没有人做。这件事,如果没有人做的话,我们是对不起我们的父辈的。我们从前真的并不了解他们。晚上和醉鱼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也批评这本书:你感情那么丰富干什么,这XX年跟你有什么关系?
5、龙先生做了这件事,也许做得不够好。但是她做了,这就比什么都重要。事实上,谁都可能永远无法说,自己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写下它,因为用一生来准备恐怕都不够。可是如果现在还不写这本书,曾经活着的老人家们,就一个个的不在了。我了解了他们之后,发现原来我是多么的希望了解他们啊。他们曾经有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也希望了解他们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不是为了扩展知识面之类的目的。而是因为我想知道,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的。
6、看这本书的时候,最惨的地方,不断的想到前一段时间看的关于张纯如的话剧。讲述的是张纯如一生中最后的24小时,后来看到龙先生的后记,说一年半闭关写此书,最后友人来访,崩溃到大哭。心想果然是这样的。但是这本书的题材,比起南京大屠杀的题材,还是要幸运得多。有很多温暖的地方。
7、2004年,张纯如在车中烧炭自杀。她生前的抑郁症很严重,大家都知道,这和她写的那本书有关。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龙先生的情感,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是积极的,有热度的,虽然伤感,面对着那样的一段历史,都还是温暖人心的。而一个人,写这样一本书的话,也许,幸亏有这样的阳光一些,正面一些的情感的支撑。
8、写这样的东西,是会写得灵魂冷掉的。心里没有一团火的人,无法坚持下去,她只是给自己取暖罢了。也许,幸亏是她的这样的个性,她一直洋溢的情感,才使得我们这些后辈的读者在看完这么多的悲惨的过往之后,并不是寒冷彻骨,还能觉得活下去,还是有希望的。从这一点来说,她很像书中的那些老人,她让我想起我爸爸,他写的东西,也都是这样的,小时候我读他写的东西,总是不大喜欢。我们这一代人,是崇尚理智,冷静,甚至冷血的姿态的一代人,因为那样显得强大,不易被人伤害。但是,我们的父辈,他们不是这样的,他们老了老了,还是一腔热血的,这在我们看来甚至是可笑的。可是,我今天读完这本书,看到过他们经历过什么,才明白,我们是多么的可笑啊。比起他们来说,我们经历的这些算什么呢。被伤害最少的一代人却摆出了最冷漠,最聪明,最自大的姿态。这本书并不冷,并不厌世,就像他们那一代人一样,经历了那么多。还能有这样的温度,其实是不容易的。
9、我的民国史,是很烂的一团乱麻解不开。当年死记硬背了很多东西,疙疙瘩瘩的成了一片模糊的知识点。是这部不是历史书的历史书,为我一个人一个人的讲述故事,让我突然开了窍。当年模糊一片的东西终于明白了。而之所以民国史学得糊涂,是因为这里缺少太多的环节。不说公道,至少把这些都填塞上,很多东西就合理了。
10、这本书让我没法再去看好多相关题材的电影了。你知道了真的,就没法再看假的了。至少,我是没有办法去在被篡改的历史基础上,只去从艺术角度赞扬一部电影了。因为我无法忘记,这是不公平的。
11、一生动荡,万里飘零,书里的很多地方,让我感到身为一个人的渺小。那些老人,又是多么可爱的老人啊,从《非常道》开始,我就一直喜欢他们那一代人的风骨,有士的情怀。这是我印象中,最美好的中国人的样子。
12、看书的时候,我经常想起我的父亲,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但是这本书,让我对我自己的父亲了解了很多,仿佛他没有来得及和我说过的话,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事。我终于明白了他一辈子的思乡之情。这是他们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乡愁。
13、看书的时候,也一直想到刚刚看完的老陀,然后又看龙先生讲哀鸿遍野,讲人吃人,讲那些人生境遇的大不公,看到触目惊心的描写,就想,信仰还有用吗?然后看到龙先生采访那些还活着的老人,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依然善良。他们的话语间,你能感觉得到他们是有信仰的人(或者说是有信条的人吧),也许,越是在那样的时候,越是只有信仰才能支撑你,活得像个人。
14、我比从前,更爱我的父亲、母亲了。我想着,等母亲回国,要把这本书给她看看。我们会有很多话要说。
15、没有什么,比和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