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在的电影
(2009-09-06 20:04:45)
标签:
杂谈 |
最近看了两部国产片,一个是《达达》,另一个是《无形杀》,都是被朋友叫去看的首映,看完了其实也一直想写点什么,一直都迟迟没动笔,想到自己最近几年其实也一直有关注国产片,但是好像真正动笔赞过的也没有几部,其他的就老是忍不住要挑剔人家的毛病,搞得自己好像是职业“国产黑”一样,更何况现在的这两部电影,一部男主是我的朋友,另一个女主是邦尼的死党,所以好像都应该更宽容的对待,但是我一边看的时候一边都会不约而同的纳闷:国产片到底有什么问题?明明是中国人拍给中国人看的,为什么总是给人感觉如此的“隔”的感觉,只要是现代戏,不是古装片,你就难免在里面感觉到很多欧洲电影,日本电影的感觉。以这次的两个电影为例,《达达》里只要是展示女主角精灵性感的镜头,都是欧洲味儿的。而《无形杀》本来是根据铜须门的真实事件改变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镜头和景致,都让我感觉是日本电影的场景,我闻不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后来我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每部电影都有每部电影的具体情况,也未必是我能理解的,但我只能说,中国的艺术家不自在。想操控的太多,有时候就反倒被操控欲所操控。
还是说电影吧,先说达达,这部电影的问题出在女演员。女演员很亮眼,性感,现代,电影中给了很多展示其美的镜头,我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就想,张元导演一定是很爱这姑娘的,真的是从镜头就能看出来。但是问题出也就出在这里了,虽然我理解电影是想塑造一个中国洛丽塔一样的精灵女孩。但是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来说,李昕芸太风情,太成熟了,而且对于人物设定的市井姑娘来说,她也没有那种天然质朴的野气。经常会感觉到她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那种艺术院校的女生受过专业训练的那种拿范儿的劲儿。而且为了表现女孩的魅力,可以看出导演牺牲了很多本该表现的东西,比如说剧中的男主角,应该有更多的表演空间,塑造得更丰满,而两个人的关系,也应该有更加具有张力的表现,但是这些都没有。结果这就成了一段面目模糊的爱情,真的不够动人。电影唯一让我觉得动人的一瞬间,是小赖同学最后拿着行李站在那里看女主角跳舞的一瞬间。多好的男孩啊,当时我的反应是三个字,可惜了,其实你把男主角的性感也表现出来,这段爱情才真的是可以青春逼人,动人心扉啊,这才能真的能捧红你想捧红的姑娘啊。
相比之下,《无形杀》对演员的把握,要有专业精神得多,除了印小天太帅了点,不符合我对形象的预设,其他的几位演员的表演都很舒服,看电影的时候,我看到马青皮,要不是知道这就是她,要不是邦尼就坐在我身边,我都认不出来她。我只见过马青皮姑娘三次,一次是在邦妮家,一次是电影里,一次是电影之后,她穿着晚装上来,三次好像见到了三个人,以至于我到现在搞不清楚这姑娘到底长啥样,基本上以电影里自毁形象的那个为主。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可塑性强?马青皮姑娘演得不错,不敢说是演技派,因为电影本身可发挥的余地有限。但是尺度拿捏的让人舒服,其实这部电影,王竞导演对演员的把握尺度整体来说就比较舒服,但问题出在,导演对演员到是把握住了,对自己却没把握住。由于太同情铜须门里的那对男女,太憎恶网络人肉搜索,所以把电影的导向设定的太明确,使电影缺少了争议,也使矛盾缺少了张力。
一个导演,如果要在他的电影里当法官,那么他就等于放弃做一个艺术家了。当年的铜须门事件,之所以最后发展到了那么大规模的人肉搜索,矛盾是逐步升级的,这里面,那对男女也属于功不可没,当东窗事发后,这对男女极其朋友,是公然和网友对骂,并变本加厉的羞辱那位丈夫,其嚣张无耻的程度,其实让我这个纯粹的旁观者都感到吃惊,当时也有反省,中国社会,在表面的礼仪传统下面,暗流涌动的,是怎样的人性?而这对男女,当时也是等于直接向人们的道德底线发起了挑战的。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认为网络是安全的。我并不是说人肉搜索是对的,但是,讲一个故事,你要把之前的这些讲出来,这边有错,那边也有错,这对男女,之前的可恶,到后面的可怜,而网友之前的让人理解,到后来愤怒衍生的偏执暴力,这个故事的矛盾才会有张力,才会有看头。但是现在的这个电影,只是一味的强调那对男女的可怜,而把网友的行为都简单的解释为网络公司的炒作,这样的故事,道德的天平倾斜得太清楚,就会不好看了,这处理的未免就有一些的太简单了。
一个要捧红自己的姑娘,一个要当法官。而不是艺术为先,这就是不自在。话说对于导演的期望,张元导演是一个成熟的导演,所谓成熟的导演就是,优点缺点都成熟了,不用我们废话了。对于王竞导演,我能体会到他的诚意,所以很希望他能自在些,再自在些,才能把路走得更远些。